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李小璐:数据时代已到来——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日期:2025-03-24

    通过阅读《大数据时代》一书,我越发体会到,当下,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力要素,如何发挥数据的价值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样本量对决策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利用已有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作参考。在海量数据中,财务部门一般会对80%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大多采用已掌握的方法或者经验分析已有数据的可行性。通过对标《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的数据全量概念,我发现,许多财务人员没有将公司的全量数据拿出来分析,而是做了所谓的“技术上的取舍”,这种取舍会给决策带来“盲区”。

    实际上,对于内部数据的基础分析处理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结合外部数据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营趋势。因此,信息化、数字化的未来需要财务人员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先提升内部信息的透明度,才能让无效的“内卷”逐步消失。

    基于此,从公司角度出发,要想实现数据的全量样本,应将所有信息应用数字化逻辑重新梳理并使之上线,同时,打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壁垒。在整合后的数据平台上,结合外部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为成功决策增加胜算,将企业财务价值提升到新高度。

    数据收集不等于数据红利

    企业经营会产生海量数据,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争抢着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但成功的却很少。实际上,产品本身就是流量,快消品尤其如此。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法收集消费者、客户的所有信息,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数据的收集其实是催生数据价值的第一步,当数据足够多时,如何使用便成了问题。否则,花费巨大成本收集来的数据只能成为“垃圾”。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如何实现数据化?

    通过研读我了解到,数据公司包括数据收集公司、数据技能算法公司、拥有数据思维的公司等几种类型,它们在产业生态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仅做数据收集却没有相应的技能,没有利用最先进的算法、模型,数据的价值也就难以发挥出来。此外,数据化思维也是模型推广与应用的关键。只有实现数据收集、算法模型及数据思维的融合,才会产生叠加效用,否则只能成为单一的数据技术提供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数据价值的发挥

    对现代企业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大家已有共识,数据时代来临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而不是厂房、资金。那该如何确认数据资产,数据的价值又如何发挥?数据资产如何流动,流动后又如何确认为资产?这些都是财务人员需要关注的新课题。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价值在其基本用途基础上进行延展。与其他资产不同,数据的利用率越高,其价值反而会增加。而且,数据的重组及扩展会让其发挥出更大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从数据价值如何确权、评估、并表等角度展开思考。  

    首先,数据资产与其他资产不同,资产本身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的定义中,关键词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而对于数据来说,它的价值在于对它的使用,而不是占有和拥有。基于此,可以参照国有土地的管理方法,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数据使用者则拥有使用权。对使用权设置相应的使用年限,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数据资产确权后,在交易环节需要加强过程中的监管。通过保障提供数据的数据方的合法权益,数据的交易量将会获得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建立数据交易场所,在充分市场化的前提下,鼓励各方自愿交易。数据定价的过程可以按资产购置价加使用次数分佣的方式进行价值权衡。即先确定一部分价值,鼓励数据供给方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数据使用的次数越多,分享的价值越大,数据的价值才会越高,更好地激励数据供给方源源不断地提供数据。数据量足够大,数据交互的价值也会更大。  

    当然,数据的安全也要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待数据的确权、数据的交易、数据资产的定价和数据方权益的保障构建起整个数据体系,数据资产的入表指日可待。  

    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并不仅仅意味着算法和冰冷的机器,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不是最终结果。而且,它们能够提供的帮助是暂时的,更好的方法和答案需要人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类独有的弱点、错觉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特性的另一面是人类的创造力、天赋。人们应该乐于接受这种不确定性,让数字时代来得更快,更稳定、更好地赋能人类。 

    1

    2

    《中国会计报》3月14日11版

    作者 | 李小璐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安徽省高端会计人才(第一期)培养项目学员,供职于贵州君台厚酱酒业有限公司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3月1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