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中华文明根基与经济自主创新发展主题闭门会——2025中国传统经济学上海年会会议综述
    日期:2025-03-28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探讨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学智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2025年3月22日由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中国传统经济学年会联盟主办,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式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统经济学上海年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年会的主题是“中华文明根基与经济自主创新发展”。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著名学府的学者,和来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鲁花集团、字节跳动、西藏洁坤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领导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经济学教育从业者200余人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主持。

    1

    致辞环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在开幕式首先致欢迎辞,代表会议主办、承办单位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介绍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端培训、学位教育、智库建设”定位,特别是二十多年长足发展取得的成就。

    2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理事会荣誉顾问、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传统经济学年会主席楼宇烈发表视频讲话,祝贺中国传统经济学上海年会胜利举办,希望广大学者深入发掘、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经济文化遗产,以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影响世界、推动和平。

    3

    在开幕式上,由东北财经大学发起,联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及其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国传统经济学会联盟”。中国传统经济学年会主席楼宇烈先生视频见证,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杂志社原社长张永山,为联盟成立见证。

    新插入传统经济

    大会设置赠书环节,钟永圣老师在本届年会召开之际,把自己的著作《中国经典经济学》(中英文版)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钟永圣国学大讲堂系列著作12本,捐赠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图书馆。钟老师对学院的研究生关爱有加,他为学院三百多位在校生、五十多位教师捐赠了《中国经典经济学》《管子选讲》《中庸通解》。学院教研部、科研管理部、研究生代表接受了赠书。

    4

    大会设置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传统经济学学科发起人、年会秘书长、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钟永圣作主题报告《中国传统经济学理念与经济自主创新发展》。他指出中国传统经济学的创建起源于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这场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乃至西方文化的危机。为了防止大规模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中国经济学界必须找到或者建立一种可以避免危机发生的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学便是反思和努力的结果。中国传统经济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学智慧进行现代范式总结的学科,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秉持德本财末的基本价值观,提倡主明下安的市场管理模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系统阐释中国传统经济学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经济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和规范化表达。

    5

    主题报告点评:根基灵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式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志峰对钟永圣所做的主题报告进行了评议。李志峰认为,如果从5年的时间段来看,钟永圣在《中国经典经济学》一书当中所阐述的经济理念会受到诸多质疑,但是如果时间跨度拉长到50年,可能这些源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理念就可能是正确的。如果时间跨度延长到500年,这些理念似乎就是正确的,而如果从5000年的中华文明跨度上来说,这些基本的经济理念就是人类文明中最根本的原则。

    6

    主题研讨会设置四个章节,有14位主旨演讲人、4位点评人,本届年会报告的选题围绕“中华文明根基与经济自主创新发展”,着重关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探讨中国自主经济、自主金融、自主企业治理、自主教育、自主传媒等创新发展的智慧。根据年会主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年会报告进行综述。

    一、中华文明根基与自主经济体系建设

    自主经济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地位以及保障社会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主旨演讲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作主旨报告《略论传统文化的现代镜鉴价值》,他指出文化是民族之魂,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传统文化则是这动力源泉的重要养分,其当代镜鉴价值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我们应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生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7

    主旨演讲之二: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戴熙宁以《中华文明引领经济新形态》为题,从中华文明的视角,剖析中国与世界的百年变局,强调中华文明在历史纵深中的独特地位及其未来使命——通过回归自身文明根基,构建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性的文明范式,为人类文明冲突与共存提供新路径。

    8

    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寿林芬以《赓续中华文脉,赋能经济创新》为题,从典籍守护、数智赋能、创新转化三个角度,探讨了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体系思想的贡献。

    9

    本环节主旨报告评议:寻根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杂志社原社长张永山对上述学者和企业家的报告进行了评议。他指出,中国传统经济学根植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优秀的历史文化沃土,又生逢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代。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包容性,一定会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2026年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17讲话十周年,中国传统经济学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中国传统经济学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伟大工程中形成重要的学科支点。要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学说史”,塑造“中国学派”。中国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为我们的学科建设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经济体发展的宏大叙事呼唤着中国传统经济学的生机勃发。

    10

    二、中华文明根基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不仅体现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创新,更与中华文明的深层价值根基紧密相连。这种关联既体现在对传统文明智慧的传承,也反映在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实践路径中。

    主旨演讲之一: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张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好金融5篇大文章——从养老金融的视角分析》为题,指出中华文明思维和价值观在金融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详细地介绍了浦发银行五位一体的“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四化和双轮驱动的具体做法,尝试将中华民族金融活动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土壤。

    11

    主旨演讲之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周师迅作主旨报告《中华文化根基与自主金融体系建设》,系统阐释中华文化对金融认知与发展逻辑的深层影响,揭示我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和跨境支付系统三大支柱突破SWIFT美元霸权,构建与经济体量相匹配的金融话语权体系。深入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的“家国同构”伦理如何塑造普惠金融理念:其一,井田制资源配置智慧奠定金融公平性原则,形成与西方资本逐利本质的本质差异;其二,集体协作传统孕育“守正创新”发展范式——既借FT账户等制度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又以人民性内核构筑风险防火墙。在这种文化基因的驱动下,中国金融改革始终兼顾效率与安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实现金融自主体系与文化价值输出的协同突破。

    12

    主旨演讲之三: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蔚以《AIC 探索中国特色的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成长之路的实践》为题,围绕中国特色的耐心资本以及 AIC展开,指出中华文化为其提供了“柔性基因”:以家国情怀锚定方向,以长期主义抵御短视,以和合思维凝聚资源,以变革智慧应对挑战。这种文化浸润下的“耐心资本”模式,既区别于西方风险投资的逐利导向,也为中国金融自主创新提供了本土化范本。

    13

    主旨演讲之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鲍勤作题为《中华经典中的金融理念与现实启示》的主旨报告,指出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大规模经济活动”。在《易经·系辞》中记载,上古时期,已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从已有古籍来看,记载了中国自伏羲氏以来的钱币历史以及丰富的货币理论与实践,这些已充分说明,中国有自己的传统“货币金融学”。她从货币金融之道、之理、之术三个层面展开,选取部分经典进行了阐释,最后回归于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主题,从契合“新发展理念”、坚持根本宗旨和发展边界条件三个方面介绍了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并指出,应该回归宏观视角看待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将其视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环节,让金融发展变成实体的“助推剂”,助力强国建设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14

    本环节主旨报告评议:厚德载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霄对上述专家学者的报告进行评议,指出在金融领域,养老金、跨境支付等议题均应将伦理置于核心地位,形成 “伦理先行”的独特视角,彰显经世济民的经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关系构建德治体系,伦理目的优先,强调社会关系的整体性联结,与西方的经济理念范式差异明显。西方经济聚焦财富增长,而中国经济活动贯穿伦理价值。中华传统文化可为现代金融实践提供创新路径,不仅能够重塑经济发展的价值逻辑,还能为应对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东方智慧方案。

    15

    三、“中华文明根基与现代企业创新发展”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明之一,其根基深厚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与生存智慧,与现代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

    主旨演讲之一:鲁花集团总裁辛旭峰作主旨报告《道德决定财富》,讲述了鲁花集团通过坚守道德准则、严控产品质量、践行利他理念,从两个效应以及六个方面介绍了鲁花以道德为核心的经营之道。

    16

    主旨演讲之二:字节跳动火山引擎高级AI咨询顾问李鹏飞作主旨报告《道法自然:数字时代下企业创新发展的东方解法》,阐述了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企业,依托AI大模型技术及中华顺势而为、中庸平衡的传统智慧,以数据飞轮驱动生态共创,赋能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实现技术普惠与可持续发展。

    17

    主旨演讲之三:西藏洁坤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焕刚作主旨报告《守护一方净土——以中华经济文明理念创建现代科技环保企业》,指出正是在“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优秀文化启发下,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创新,使得公司不断发展,扭亏为盈。

    18

    主旨演讲之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钟祥财作主旨报告《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内在文化基因:以宁波籍企业家群体为例》,探讨了以《老子》哲学与“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宁波商帮崛起的影响,提出“治生”与“讲学”无二“知行合一”理念与道家思想为经济发展注入伦理动力,揭示中国式商业文明的精神根基与实践智慧。

    19

    本环节主旨报告评议:德本财末。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孙子兵法管理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汤超义对上述学者和企业家的报告做出评议,强调道德与财富的平衡,倡导有德者从商从政,要结合传统经济学的“知行合一”理念,通过学界与业界的实践融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繁荣。

    20

    四、中华文明根基与自主文化教育传播

    中华文明的根基与其自主文化教育传播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中华文明的延续、创新与传播,既依赖于对自身文化根基的坚守与传承,也需要通过自主教育体系将文化精髓转化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资源。

    主旨演讲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霄以《从传统经济伦理学视角看应对现代道德困境的传统文化资源》为题,提出将儒家道统与敬业伦理转化为现代职业伦理体系,通过应用伦理学科构建道德治理框架,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个体与社会冲突,应对现代道德困境。

    21

    主旨演讲之二: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利军作主旨演讲《优秀传统文化、Deepseek和新文科建设》,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分层之学重构跨学科融合,主张通过“天人合一”的方法论突破西方分科之学的局限,倡导以东方整体智慧应对技术挑战,重塑“明德载道”的文科本质。

    22

    主旨演讲之三:中国传统经济学年会媒体传播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黄河作主旨演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与传播》,指出新媒体时代传播面临无人倾听、质疑与围观挑战三大困境,需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的双向互动,通过明德、立德与共情沟通突破传统宣传方式的失效困境。

    23

    主旨演讲之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然健康董事长肖然以《根与翼:中国传统文化赋能家庭教育的守正创新》为题,融合中医、西医与心理学,指出健康需身心合一,主张通过家庭和谐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整体健康观,突破现代医学的局限。

    24

    本环节主旨报告评议:立德树人。中国传统经济学学科发起人、年会秘书长、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钟永圣对上述报告做出评议,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经济伦理、新媒体传播及医学中的实践价值,倡导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实际行动传承智慧,推动传统经济学的现代发展。

    25

    大会总结环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以《“三个合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自主体系”的精神追求》为题,对全会做出总结,指出本次会议是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而举办的。她深入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三个合一”的缘起与内涵,即“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人经合一”为价值导向、以“知行合一”为根本路径,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易学、阴阳哲学、儒释道等思想的内涵、价值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构建学科体系、会计职业价值观等的关系,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她提出,我们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华文明智慧下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契合性,势必理解“三个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和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下大同之道”。我们以中华文明根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下的自主经济、自主金融、自主企业治理、自主教育等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知“根基灵魂”的“天人合一”观,行“厚德载物、德本财末”的“人经合一”之道,求“寻根溯源、立德树人”的“知行合一”之根本,方能牢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和灵魂构建的文化自信,成为“继往圣绝学”的勇敢探路者!

    26

    五、结语

    本次中国传统经济学年会聚焦“中华文明根基与经济自主创新发展”,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主经济、自主金融、自主企业创新、自主教育及传播等领域的价值与智慧。会议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广大政府部门机构、学者和实务部门、各类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各方对中国传统经济学的认知、认可和自觉,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共识,促进了“两个结合”在相关领域的理论探讨与最佳实践汇聚,显示了中华文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会议宣布中国传统经济学第四次年会将由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