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苏省财政厅携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推出江苏财政科学管理“英才计划”培养项目(第一期)。
该项目聚焦财政系统人才履职能力提升,通过创新培训模式与丰富培训内容,致力于打造一支复合型财政人才队伍,进而为江苏财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培养架构
夯实人才成长根基
“英才计划”开创性构建“四阶递进式”培养模型,将理论学习、实践验证、创新突破和价值实现有机融合,形成一套科学、高效且环环相扣的人才培养体系。
江苏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倪国强表示,“英才计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必要之举,是推动财政科学管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题中之义,是打造江苏财政人才高地的现实之需。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水平的财政干部是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此次人才培养项目的举办是江苏省财政厅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彰显政治担当、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
江苏财政“英才计划”的一大创新亮点是首创“理论筑基、实践赋能、项目攻坚、成果转化”四阶递进式培养模型。这一模型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逻辑规律,在两年的培养周期内,规划“1+1+N”的时间布局,分“基础筑基期、能力跃升期、持续发展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进,为学员搭建起一座稳固且不断攀升的成长阶梯。
按照江苏省财政厅的要求,在基础筑基期,学院依托自身优质教学资源,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和资深学者,为学员开展系统集训。课程紧密围绕财政专业核心知识,助力学员搭建稳固的知识框架,同时强化政治素养培育,确保学员在工作中始终坚守正确方向。
进入能力跃升期,学院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学员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多维度实践平台,鼓励学员深度参与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案例实操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导师团队全程跟踪指导,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
在持续发展期,学院为学员建立长期跟踪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行业研讨会,鼓励学员分享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员参与省级重大财政项目,支持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能力实战
提升干部履职效能
财政部《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中明确提出,坚持“干而论道”,突出实践实战有效施训。
对此,江苏财政“英才计划”深度践行。培训内容紧密贴合财政工作实际,致力于提升学员的履职能力。
学院精心设计实践课程,聚焦财政实务场景。从当前财政工作和国家治理的实际出发,聚焦财政科学管理的实际要求,培训课程共设置宏观财税改革、财会监督、零基预算改革与绩效管理、会计与财务、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政府投资等八个子模块,旨在全面提升财政科学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与履职能力。
学院产出式研讨的教学模式将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所有学员被分成10—12组,通过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要求学员聚焦当前财税改革,分析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具体挑战,结合财政科学管理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每组将分配一名资深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协助学员完成相关问题的研讨。产出式研讨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员共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财政政策差异以及协同发展的需求。这一过程将极大地拓宽工作视野,培育协同创新思维。
学院注重引导学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学员深入企业园区、产业基地,实地调研科产创新融合、数字经济转型等案例,让学员直观感受财政政策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提供依据。在4月份进行的调研中,学员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以及财政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通过这些实地调研,学员能够更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在培养过程中,江苏省财政厅还将安排学员到财政服务部门和基层县域一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和政策执行效果,增强学员的为民服务意识,提升政策精准性。通过这些调研,学员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与群众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制定政策时能够更加关注群众需求,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融合前沿理念
拓宽财政工作视野
根据培养目标,该计划设置注重“训后转化”与“长效赋能”,构建“学、思、用”贯通机制。
《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提出,要“立足财政工作岗位需要和财政干部成长需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正是依据“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开阔财政干部视野”等要求,“英才计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培训内容中融入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知识,拓宽财政干部的视野,提升其宏观经济思维和中观产业思维。
在前沿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学院采用“课堂+实地”双轨教学模式。课堂上,邀请行业专家讲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让学员了解这些技术对财政工作的潜在影响。专家不仅介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还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在财政管理、税收征管、预算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实际工作中。
在实地教学环节,组织学员到新兴产业企业和产业园区参观学习,亲身感受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量。在参观某人工智能企业时,学员深入了解企业的研发投入、税收贡献以及财政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学员参观企业的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提供新思路。
在国际化视野模块,学院开设中外财税体制对比、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及热点趋势等课程。通过学习,学员了解国际先进财税管理经验,对比国内外财税体制差异,为江苏财政改革提供国际借鉴。同时,学院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外专家学者与学员交流互动,拓宽学员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