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MiM六期张翀:“翀”(Chong)出真我人生
    日期:2025-05-15

    1

    “不做假账”的校训精神已深深融入张翀的人生信条:在学业上求真务实,在家庭中真诚以待,在职场中恪守本心。这份坚守,让他能够无愧仰望苍穹,“翀”出真我人生。

    砺石十年锋自敛

    百炼此身心自定

    张翀,现任某银行支行副行长。2020年牵头某银行普惠业务整体系统开发设计,完成银行数字化转型,系统成功运行至今。妻子同为MiM第六期同班学员。

    2010年张翀进入银行业,在银行支行、分行、总行业务条线工作十余年。虽然都是业务条线,总行定政策,分行严管理,支行重执行,每级都有不同的侧重与分工。

    刚入行时,张翀在华夏银行工作了五年,从职场小白到自己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他言谈间充满了对老东家的感恩之情。谈到这段工作经历,张翀坦言,虽然是金融专业出身,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还是相差甚远。

    犹记得,当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公司调查报告时,被风控部门提出了十几项需要整改的问题,内心倍感失落彷徨。那时,他将这些问题用A3纸全部打印出来,拼接在一起,在行助的悉心指导下进行逐项修改。张翀回忆道“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感谢银行的培养模式。这种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专业负责的态度与习惯,让我现在面对任何问题和挑战,都能够泰然处理。”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20年,在公司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张翀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领导的充分信任,牵头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深度参与项目落地。目前,该系统已稳定运行至今,成效显著。

    十余年的业务条线工作让张翀深刻认识到:市场和客户需求瞬息万变,银行前台必须随之动态调整。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就必须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也让他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

    2

    立足当下谋实效

    前瞻远略未来先

    经过对国内各大院校的深入调研与比较,张翀最终选择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iM项目。作为国家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上国会的课程体系与张翀的职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开学第一堂校史课,"不做假账"的校训就给张翀留下深刻印象。这句朴实的箴言不仅道出了会计职业的核心操守,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至高准则——至真、至高、至上的追求往往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这成为指引张翀职业发展的重要信条。

    MiM项目的课程设置独具特色。Amy Hillman教授的战略分析课程以瑞幸咖啡、王品等真实商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战略思维工具,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这种案例教学法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商业视野和思维深度。

    更具前瞻性的是,在DeepSeek热潮兴起之前,MiM项目就已开设各类大数据分析课程。陈亚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让学员把握数据分析的科技前沿,更培养了AI应用的底层思维,远超普通人的工具化认知。

    系统的课程训练使张翀在银行客户服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他能将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战略模型等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为客户提供更具战略价值的解决方案。多维度的知识架构让他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建立更深厚的客户信任。

    严谨的学风是MiM项目的另一大特色。从授课教授到班主任,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学员成长。严格的考勤制度、课堂表现的实时反馈,都极大地帮助张翀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这里,浮躁被务实取代,疲惫转化为动力,这种蜕变实属难能可贵。”张翀如是说。

    3

    身行一例胜千言

    润物无声子自谙

    张翀和妻子既是人生伴侣又是上国会MiM项目的同学。两人之所以同时选择进修,一方面是对知识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想把终身教育的理念深植女儿的心里。无论是否在受教育的“理想”年龄,只要有追求,就可以通过躬身践行达到。

    两人对女儿的教育理念也高度一致,为她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孩子培养方向上,英语是看世界的工具,钢琴来提高欣赏美的水平,击剑则是磨砺性格享受竞争的途径。对女儿的诸多兴趣,夫妻二人都没有考级或者走专业的要求,更多地是去挖掘培养女儿的性格,为她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世界,体验世界。

    虽然每周都安排了课程,但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张翀夫妇以身作则,让孩子成长在这样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张翀的女儿本身也非常优秀和努力,在2025年浙江省“协会杯”青少年击剑联赛中,她荣获幼儿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发了张翀夫妇对女儿未来专业选择的深入思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职业如律师、会计师将面临怎样的转型?依赖经验积累的技能优势能否持续?这些讨论让张翀意识到,或许哲学等培养深度思考能力的学科将愈发凸显其价值。

    虽然无法准确预判十几年后的人才需求格局,但张翀坚信,植根于人格中的坚韧品质与适应能力永远不可或缺。这段在MiM项目的学习经历,不仅实现了专业能力的跃升,更重塑了全家人的教育理念——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比追求特定技能更为重要。

    4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MiM项目汇聚了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医疗机构、物流企业、教育机构等各行业的精英学子。这种多元化的生源构成不仅拓展了张翀的行业认知边界,更通过跨领域的思维碰撞深化了他对商业本质的理解。课堂上,不同行业背景的同学们对同一议题的多元解读,既丰富了知识维度,也为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见。

    这段重返校园的求学时光,让工作十余年的张翀对同窗之谊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师生间的智慧启迪、同窗间的思想交锋,都成为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不做假账”的校训精神已深深融入张翀的人生信条:在学业上求真务实,在家庭中真诚以待,在职场中恪守本心。这份坚守,让他能够无愧仰望苍穹,“翀”出真我人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