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会计行业的技术变革浪潮奔涌而至。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日前主办的“AI+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2025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发布,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以“首次上榜即登顶”的姿态引发行业热议。
大模型领跑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AIGC大模型技术对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引擎的同时,也给会计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利器。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风卷残云之势改变着传统会计职能,甚至战略思维,这也为会计服务经济转型的需要提供了基础手段和工具。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会计工作创新发展,已经开始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会计工作中。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落地,以及财务数字化和智能财务的成熟应用,会计人员工作职能得以拓展。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会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得以提升,会计工作开始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此次论坛以“AI+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讨会计科技(Acctech)在当今社会不确定性影响下,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相互融合,推动会计职能对内对外拓展、提升我国会计数字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评选委员会主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勤从评选的设计、投票样本和情况、投票结果等方面介绍评选的情况。
评选结果显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即登顶十大技术首位,成为年度最受关注技术,多模态数据分析亦首次入榜。在潜在影响的榜单中出现了新的面孔,即当前非常热的AI Agent智能体技术。不同群体投票差异显著,专家更关注技术的前沿性与系统性风险,公众则侧重技术的普及度与用户体验,不同领域专家的投票结果亦各有侧重,体现出行业对技术应用的多元视角。通过对技术的生命周期分析可知,上榜技术都处于“导入期”与“扩散期”,其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虽处于导入期,但因其颠覆性潜力被专家与公众高度认可。网络舆情分析显示,可视化技术、隐私保护、产业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热度较高,但未进入榜单。此外,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在本次评选中关注度较低,与国际同类评选存在差异,值得思考。
刘勤表示,此次评选出的当前影响技术和潜在影响技术较往年有较大的改变,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信息技术迭代的速度,另一方面表明会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技术的态度。
多维度解读
针对此次评选出的十大信息技术对会计应用场景的具体影响,与会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维度或多项信息技术所属大类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新实践、新成果、新思考,帮助会计人员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会计职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把握信息化时代会计变革的方向。
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资深教授孙铮表示,在 AI时代探讨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核心在于审视财务领域技术应用与价值判断的平衡。当前学术界对AI替代风险的担忧与实务界的技术探索,均指向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深层矛盾:财务数字化转型若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仅依赖技术单点突破,易陷入“单兵突进”的效率陷阱。数据显示,71%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未实现规模化效益,凸显战略缺位与制度创新不足的问题。AI时代的财务转型不应沉迷技术炫酷,商业智能的核心是数据洞察赋能战略,数字化需将战略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成果,财务职能的独特价值在于以技术为工具、以价值理性为内核,在效率提升与伦理合规、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间建立动态平衡。财务领域唯有把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在技术浪潮中坚守职业本质,推动行业向可持续的数字化生态演进。
久其软件高级副总裁曾超表示,企业引入大模型需考量战略规划、数据、安全与组织适配,路径包括垂直厂商方案、调用大模型预训练能力、自研与生态协作,场景选取遵循“高频、广覆盖、高效能”原则。当前,多模态技术从概念迈向规模化应用,与会计行业融合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数据驱动的管理范式革新。
中兴新云总裁陈虎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开启财务新范式,基础财务工作逐步由AI替代,财务重心转向数据资产运营与智能决策。企业可整合私域与公域数据,构建上千个财务分析模型,实现费用预测、风险预警等场景的自动化。未来,财务云与中台技术将进一步融合数字孪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企业财务数字全景,以数据与算法驱动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最终实现从流程再造到价值创造的跃迁。
把握“AI+”会计时代机遇
上海机场集团财务部总经理、财务共享中心主任刘薇结合上海机场数字化转型实践展开探讨。她表示,2019年起,上海机场启动财务数字化转型五年规划,通过数据中台的松耦合架构,统一业财核心数据标准,梳理近百个业财一体化流程。随着财务转型深入,集团级数据治理成为突破重点。该实践表明,业财税融合需以数据治理为根基,以技术应用为驱动,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逐步实现财务职能从“流程处理”向“战略洞察”的价值跃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务路径。
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赵燕锡表示,大模型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企业应用的深水区。当前,大模型与AI Agent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大模型预测与Agent任务执行的完整闭环。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许东升表示,从技术层面看,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非结构化与结构化数据、构建智能体,重塑财务管理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流程,但企业实际应用需应对多种挑战。未来转型中,企业需结合管理实际选择高附加值场景,财务人员则应借力大模型技术与大数据支持,把握“AI+”会计时代机遇。
上海电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财务总监王海燕表示,智能体不仅是企业级AI落地的核心形态,更是可扩展至独立运营主体的通用解决方案框架。未来每个主体均需AI战略,而智能体正是实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终极载体。
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资管部主任葛巍表示,财务数字员工正处于从试点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工具层面的进化,更将对会计职业形态进行重构,站在技术革命的临界点,会计人既要清醒认知机器无法替代人类的商业洞察能力,也要以开放心态拥抱人机共生的未来。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总会计师杨渤珺表示,大模型与智能体正重新定义会计行业,重构价值链条,在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赋予其职业判断力新的内涵。会计人员要比机器更善于学习,以引领和驾驭AI,创造价值。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联席主任王得利表示,从财务一体化到业财融合的演进,需平衡短期流程优化与长期能力建设。数据安全方面,需构建管理、技术、合规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形成节奏可控、数据贯通、安全合规的转型模式,助力财务价值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