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审计底稿里的数字丈量着商业世界的精确,他却在人生账簿中写下热血而赤诚的注脚。从繁华都市的会计师事务所,到川滇交界的彝族村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22届研究生校友卢俊宇,以青春为笔,以知识为烛火,在大凉山的群山褶皱里书写着超越报表的生命诗行,将学院“家国天下”的精神图腾,化作照亮童梦的璀璨星河。
价值等式的理想觉醒
“在学院的课堂上,社会责任从来不是考试大纲的冰冷条目,而是烙进灵魂的生命课题。”卢俊宇的话语中,沉淀着两载求学的深刻烙印。公益讲座的思想激荡、志愿服务的躬身实践,如同春雨浸润心田,悄然重塑了他的价值坐标。还有他在学院结识的良师益友——单喆慜老师以哲学思辨叩击人生价值之门,佟成生老师如慈父般的谆谆教诲,同窗间的惺惺相惜,共同构筑起他精神世界的基石。
这份关于责任与理想的启蒙,在卢俊宇入职某会计师事务所后愈发清晰。2022年深秋,参与南京药企年度审计时,《我不是药神》的现实映照,让他看清了报表背后的民生温度——审计不仅是技术的精准,更是社会责任的坚守。
次年,卢俊宇偶然刷到一位摄影师给大凉山的孩子们拍摄的照片,那纯真的笑脸让他心头一震。深夜加班的某个瞬间,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与毕业典礼上刘勤副院长的嘱托轰然碰撞,“他让我们胸怀天下,做一个勇敢前行的追梦者与圆梦人。”卢俊宇回忆道,“正如学院的老师们曾用知识与情怀点燃我内心的火种,或许我也能成为一束光,将这份温暖与善意传递给大凉山的孩子们。”
于是他用会计人的理性,推演人生的价值等式:左边是可观的年薪、晋升机遇与时间成本,右边则是数十个孩子改变命运的可能,和自我价值的重塑。经过一年多的深思熟虑,2024年9月,理想的砝码让他坚定地踏上了凉山支教之路。
诚信底色的成长画卷
脱贫攻坚的春风,虽已让大凉山焕发新颜,寒冬却仍是卢俊宇面临的考验。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没有暖气的校舍寒意刺骨,连水管都冻成冰棱。但彝族乡亲的热情和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如同一簇簇火苗,融化了西甘萨村的清寒。
在兰希黎爱心小学,担任一年级语文和全校体育教学的卢俊宇,将学院“不做假账”的校训精神,融入山区课堂的育人实践。他推行“诚信考场”,告诉孩子们:“在考试中不要作弊,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意义,成绩可以暂时落后,但是诚信的品格永远不能失分。”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人格的雕琢。
通过家访,卢俊宇读懂了被生活重压遮蔽的成本困境——父母为生计远走他乡,留守儿童只能在老人佝偻的背影里寻找依靠。书包里藏着的不仅是课本,还有无人诉说的孤独。这些亲眼所见的画面,让“老师”二字在他心中重若千钧。他深知,比起课本上的知识,这些孩子更需要的是能滋养心灵的爱和陪伴。
于是,卢俊宇化身“造梦师”,带着孩子们跃出教室的藩篱,勾勒童趣盎然的成长画卷。没有刻板的队列训练,没有严苛的体能测试,体育课成了操场上的自由奔跑、尽情玩耍。他的吉他声与30个稚嫩嗓音编织成合唱团,纯净的歌声乘着山风,掠过梯田,拂过云端,为这片质朴的土地注入温暖与希望,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成为山野间最灵动的乐章。
双向奔赴的生命馈赠
145个日夜,卢俊宇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是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自我蜕变。谈及离别那天,孩子们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他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当爱无需言说却自然流淌,我们都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幸福的存在。每一堂课的欢笑、每一声纯真的‘老师好’,都让我真切触摸到生命本真的模样。”
他勇敢遵从内心的选择,全身心投入热爱之事,才惊觉生命前所未有的鲜活与热烈。“我付出的青春时光,看似在‘利润表’中毫无收益,却是对人生‘资产负债表’最丰厚的注资。”他遇见了扎根九年的支教前辈,用坚守诠释教育的力量;结识了中年转型的纪实摄影师,以镜头记录大山的脉搏;更与无数爱心人士相遇,他们的慷慨与热忱如星光点点,照亮了公益之路。这些相遇拓宽了生命的维度,让他跳出固有认知的框架,以更辽阔的视角拥抱世界。
这场奔赴也引发了社会的共鸣。江苏广电、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公益人陈行甲先生赞叹:“理想是会放光的,这种光亮会照亮前行的路程。对孩子,对俊宇,都是如此。”未来,卢俊宇计划投身公职,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从审计师到“山区点灯人”,卢俊宇用行动诠释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他人的世界。”这份闪耀着家国情怀的理想追求,正是学院赋予他最珍贵的人生勋章。
供稿:推广发展部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