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学海泛舟 | 科技开创未来 数据赋能前行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日期:2025-06-11

    《大数据时代》一书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作者从思维变革、商业变革、管理变革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将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国有企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日益交汇融合,数据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提出要健全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以其特有的属性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正如书中所说,“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数据具有可复制和可共享的特性,能够无限增长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并创造社会财富。

    从“信息化专业支撑”走向“数字化业务赋能”,国有企业对数字化发展提出了从技术到数据、业务、管理、决策模式等全方位全要素的升级要求。虽然“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但其与数字化转型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数据融通程度不深,设备网联化率、监测在线化率、决策智能化率不高的问题。数据时代,部分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系统间集成度不高。大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信息化初期,许多国有企业建立了较多相对独立的IT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了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的封闭式架构,生产控制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之间的融通共享程度低,数据价值挖掘和可视化信息决策能力不足,企业知识共享平台难以建立。此外,工厂设备网联化率不高,通信协议各异,数据开发利用难,数据标准无法统一,信息采集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牵住数据治理这个“牛鼻子”,构建一个实现感知、连接和智能的大数据平台。

    第二,数据管理实际效果有限。受限于数据本身的专业性、关联性、流程性、时序性等特点,国有企业工业大数据基因的积累沉淀能力弱,将行业机理模型代码化、线上化的能力低,绝大多数信息系统都停留在管理级、操作级效率的提升应用层面,对管理者需要的可视化、看板化、透明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明显不足,对企业生产制造赋能远远不够。

    第三,数据人才队伍有缺口。数字化人才要能把数据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技术融合使用,既要懂新型IT原理,又要学会运营技术,关键还要掌握必备的企业工业知识和机理。部分国有企业现有信息化人才配备不足、技能单一,数据深度融合能力欠缺,需要打造高水平的数据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数据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应用中,基础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实际用途有限,基于知识的大数据分析方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当下,大数据与人们形影不离,亚马逊熟知人们的购物习惯,而社交软件似乎更是无所不知。国有企业应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职能,让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提升数据实时采集和边缘处理能力,开展多源数据协议打通和转换,加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过程的数据采集,找出数据背后的趋势和相关性,揭示其规律及可应用的商业前景,创造更高的价值。

    第一,建设智能化数据平台。在企业已有的工艺模型、设备机理、工厂模型、3D模型、线性规划等数字化技术基础上,深度融合机器学习等算法,构建经济适用、绿色节能、集约高效的数据中心基座,完善云数一体、云边协同,持续提升数据池、算力池、服务池的规模能力。利用企业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处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等在线工具的平台化部署,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突破部门间、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加强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融合和按需利用,极大释放企业数据价值,提升管理及运营效益。

    第二,建设网络安全综合防护系统。数据分析,安全是保障。分级分类开展安全认证,建设安全感知综合防护系统,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针对工业应用程序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核心系统,开展动态安全检测评估;逐步开展信息系统国产化替代,构建完备的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

    第三,打造经营管理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优化企业管理软件(SA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系统。深入挖掘信息系统的最佳业务实践应用场景,持续优化多种模块功能,集成、推广银企直连、税企直连、外贸报关、电子发票、财务机器人、扫码报工等场景应用,进而获得更稳定、更安全、更快速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

    二是以数据推动考核,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核心,建设商务智能系统,实现该系统对运营数据采集、清洗、整合、钻取、可视、分析的智能化,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周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  

    三是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础,实现高效便捷办公。大力发展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云端化的办公场景应用,按照“已有功能优化、未有功能新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行政办公、制度流程、业务审批等数字化应用,“一站式”对接SAP、门户网站、企业微信、工业应用程序等企业应用,实现数据穿透式管控。

    基于以上分析,国有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化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工业互联网为引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研产供销服管的“数改智转”为核心,加快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打造企业自身的行业级大数据中心,突出数据驱动、平台赋能和场景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赋能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为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74962955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