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财务工作与法律工作的联系日益紧密。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的了解。
在陕西省高端会计人才六期班的第四次集训中,两种不同视角的法律课程让人印象深刻。“法学的经济思维”为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学会用另一种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经济事项。依托数据资产这一前沿领域,“数据资产法律”课程深入探讨财务工作与法律工作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合规水平。
合规管理:财务与法律的共同挑战
在当前的政策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合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甚至可以说,合规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要求财务人员与法务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合规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市场竞争的准入条件、法律法规的复杂性、文化差异等都为企业的合规管理带来挑战。
在财务管理中,合规管理承担着重大任务。例如,资金往来账户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内部费用的申请、审批和报销管理等都需要实施严格的合规审查。这些环节暗藏着诸多合规风险,包括洗钱、外汇管制违规、会计舞弊、腐败等。
对过往经验开展反思与复盘后,我发现,在处理合规事务时,财务和法务应当组成一个跨部门团队紧密协同工作。财务部门可以帮助法务部门理解合同的财务影响,法务部门可以帮助财务部门确保交易符合法律要求。与此同时,财务和法务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是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法律经济思维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快速适应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策略和实际操作,通过有效合作确保企业的合规水平和效益最大化。
风险管控:财务与法律的共同责任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两大支柱,财务部门与法务部门承担着共同责任。在风险管控的全流程中,两大部门应当紧密配合。例如,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预测等手段,可以识别财务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法务部门则通过审查合同条款、监管合规性等,识别法律风险,如合同的违约风险、诉讼风险等。诸多实践证明,两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有助于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为决策提供支持,进而在合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风险管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培训过程中,熊秉元教授的“法律经济思维”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新视角,将经济学的原理和思维方式应用于法律问题的分析。该课程以案例分析展开。
熊教授首先阐明了经济学与法学结合的必要性。经济学和法学都处理双方利益冲突,且都是一种分析工具。法律的终极目的是追求正义,而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成本。追求正义的过程需要降低成本,因此,法律和经济学之间存在连接的桥梁。
比如,在责任分配这个话题中,熊教授用“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引入从经济学角度思考法律案件的话题。又在“果园案”中提出“最小防范成本”的观点,深入探讨热点社会新闻事件中的责任分配问题。另外,熊教授还用“郑州劝烟案”展示了法律经济学和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的应用。通过“杭州交通肇事案”中赔款金额是否应当因受害人收入不同而有所区别,向同学们进一步阐述深刻的法学思想。
经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我不仅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还学会如何将这些工具应用于法律问题的分析,从而为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职业道德:财务与法律的共同坚守
充实的法律课程不禁让我联想到财务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任何专业人士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声誉,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课后的复盘中,我意识到,在财务和法律领域,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因为这两个领域都涉及敏感信息的处理、决策的公正性以及对客户和公众利益的保护。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的“公正柱”“诚信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来到此处的学员:诚信是财务工作的基石。财务人员需要确保所有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得有任何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
同样地,法律人员需要诚实地向客户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并在法庭上提供真实、准确的证词,同时,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所以,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之余,必须持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才是真正地对自己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负责。
《中国会计报》5月16日11版
作者 | 李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供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5月16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