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汉字搭桥 文化作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五届留学生“我爱说中文”趣味汉语大赛侧记【2025年6月27日】
    日期:2025-06-30

    六月的申城,暑气渐浓。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礼堂内翻涌着比气温更炽热的文化热浪。第五届留学生“我爱说中文”趣味汉语大赛在此精彩上演,来自不同国度的青年学子以汉字为媒介,在六个精心设计的比赛环节中尽情展现中文功底,更在沉浸式体验里触摸中国文化的脉搏。

    这场汇聚2023级与2024级全体国际留学生的文化趣味赛事,让国际面孔与方块汉字碰撞出别样火花。

     

    文化共鸣在旋律中点燃

    大赛以团队自我介绍环节“我们组队吧”正式拉开序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首《登鹳雀楼》瞬间将现场带入诗画意境,尽管留学生们的声调略带生涩,但古老五言绝句的意境依然传神。在铿锵顿挫的诵读声中,时光仿佛实现跨越千年的穿梭。

    音乐的确是无国界的语言。五支由不同年级留学生随机组成的队伍中,除了以诗开场的队伍,其他四支都选择用歌曲传递心声。

    “像星星一样闪耀队”带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队员们明媚的笑容与比心的手势,配合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温柔旋律,收获全场热烈掌声;“奶奶和四个孩子队”用《朋友》中“一生一起走”的歌词,生动演绎出师生与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奇妙五人组”带来的《对不起,我的中文不好》,以“对不起,我的中文不好。对不起,我只想跟你当朋友”这样略带诙谐的歌词,既表达了外国人因中文不流利产生的尴尬与歉意,又传递出对友谊的真诚渴望,引发全场留学生与评委捧腹跟唱。

    而最令人惊艳的,当属最后登场的“烈火雄心队”。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通过电子琴流淌而出,队员们手中挥舞的五星红旗,与主唱略显生涩却饱含深情的中文唱腔形成共振。这一幕让人深刻体会到,语言的熟练程度或许存在差异,但对文化的亲近感却能瞬间打破心灵的壁垒。

    留学生对旋律的把握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比精准的发音更能传递对中国的情感。一曲终了,评委们齐刷刷给出的10分,无疑是对这份情感最有力的认可。

     

    游戏矩阵里的语言智慧

    “你演我猜”环节将赛场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来自纳米比亚的柯恩利同学为演绎“妈妈”一词,情急之下,模仿孕妇生产宝宝的姿态,得到队友秒懂;面对“火锅”一词,选手先是做出扇风动作,继而手舞足蹈地比划涮菜场景,引得全场哄笑的同时,也让评委们看到非母语者对具象词汇的创意转化能力。这个环节不仅考验着肢体表达与词汇联想的默契,更展现了跨文化沟通中的智慧。

    “拷贝不走样”的传话游戏,则生动呈现语言在传递中的微妙变化。从“上海最近时常下雨,有时冷有时热”到“上海下雨,很热”,再到“上海的天气很热”,信息在跨语言转译中逐渐通俗甚至丢失,这一过程巧妙折射出语言传递中常见的偏差,也让现场所有人对语言的传播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趣闻文字”环节将焦点聚焦到汉字本体,上演出一场汉字解码的笔墨交锋。

    当“氵”“亻”“扌”等偏旁部首出现在题板上,各队选手须在限定时间内,用每个偏旁部首组合成五个正确汉字。有留学生迅速写出“海”字,并解释道:“‘氵’加‘每’,就是我‘每’天上课学习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团队协作中,有人负责拆解部首,有人负责联想词汇,这种分工不仅展现了汉字储备量,更体现了对汉语思维模式的适应。

    “手脚并用闯天关”游戏环节堪称文化体验的浓缩版。舞台上,选手们一边手脚并用地完成指定动作,一边努力让声线贴合角色,滑稽的姿态与认真的神情相互交织,让观众在欢笑中深切感受到跨文化演绎的独特魅力。

    “快问快答”环节将赛场延伸至观众席。“说出现场教学去过的三个城市”“我们学习的校园叫什么名字”“曹操是中国哪个年代的人物”等问题抛出后,留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或给出正确答案,或被队友补充,或在善意的反驳中再次更正。这种互动设计打破比赛的界限,让整个礼堂变成多语言、多文化的交流场。

    比赛间隙的细微之处同样耐人寻味。留学生们用中英夹杂的语言交流比赛策略,偶尔出现的语法错误在笑声中化解,反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一位负责计分的老师注意到:“他们在讨论‘拷贝不走样’的失误时,偶尔会用‘谐音梗’解释,或许这说明汉语的幽默逻辑正在融入他们的思维。”

     

    文化衔接在延伸中生长

    尽管趣闻和欢笑是整场比赛的显著特征,但它更是留学生们量化可见的学习成果展示。大赛最终决出的团体奖项与个人奖项,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汉语水平的直观体现。

    当留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哼唱着中文歌曲离场,礼堂的灯光渐渐暗下,但舞台上散落的“汉字卡片”仿佛仍在闪烁着文化的光芒。这场趣味汉语大赛,本质上是一次文化认知的解码过程——留学生们通过偏旁部首触摸汉字的肌理,借游戏环节感受汉语的灵动,在跨文化互动中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

    他们或许还会念错声调,或许永远写不好“永”字八法,但当他们能用中文朗诵《登鹳雀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我爱你中国》,能用汉字表达内心的情感时,语言就真正成为沟通的桥梁。

    这场以汉字为桥、文化作舟的交流活动,在留学生多样的教学形式中留下别致生动的一抹亮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这场文化对话,不仅为校园生活增添丰富色彩,更在留学生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种子,让方块汉字的魅力和精神,传向更广阔的远方。

    175126762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