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联合医院运营管理研究中心日前召开一场围绕公立医院智慧管理实践的专题调研会。
研讨会以“智能化驱动管理升级”为主线,多家全国三甲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专家就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实践成果、痛点难点及未来规划展开探讨,既呈现前沿实践案例,也直面行业共性挑战,为医院数字化转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个性化探索铸就医院新貌
多家智慧医院在不同业务场景的落地成果,展现出“业务驱动、数据赋能”的鲜明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财务处处长李雪辉介绍,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成果显著。通过建设数字化智慧病理科,推出全球首个支持全院级阅片和二次压缩算法的数字化病理存储系统。运用“分布式并行文件客户端(DPC)”技术,实现病理切片流畅阅片;借助病理数据二次无损压缩算法与高密硬件设计,节省超30%存储空间。同时,利用瑞金医院百万级数字病理切片库和病理报告、病理诊断书籍等构建高质量病理数据集,基于国产算力,构建瑞智(RuiPath)病理大模型,覆盖中国全癌种人数90%的癌种及部分罕见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总会计师侯常敏介绍,医院借助新院区建设将一院三区进行“一朵云平台、一张融合网、一个数据底座”的顶层设计,构建“领导驾驶舱+三个应用中心+四个核心机房”的智慧架构。其中,智慧医疗进行了全面医疗全流程、医疗质量监管、效率提升方面的功能优化升级,智慧服务应用实现患者线上一键入院、医保移动支付、智能分诊等多种便民举措,智慧管理整合办公、智慧财经、医院资源计划(HRP)、科研平台。此外,智慧手术室系统通过手术进程监控、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护工智能派单等提升手术室运行效率;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后勤安防系统可实时预警,设备能耗管理也更精细化,全方位推动医院智慧化建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会计师周海平介绍,医院以财务数字化为切入点,推动全院运营转型:一是夯实财务基础,统一主数据、重构核算成本,探索“基于稽核的业财融合”模式;二是以全面预算为牵引,推动人财物资源数字化,提升运营智能化,实现运营数据一屏展示;三是通过内控引擎嵌入实现穿透式监管,进行个性化探索,强化高效合规运营。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经济运营数据中台为核心,通过建立院级数据标准及汇聚医院信息系统(HIS)、成本、资产、财务、物资、人力资源、病案等多系统数据,实现床位、诊室、设备等资产效率分析、多维科室运营分析等功能。该院总会计师高梅表示:“数据标准的制定与数据质量治理是最大难点,国家不断完善的数据标准体系正为此突破保驾护航。”
直面行业共性挑战
尽管智慧管理成效显著,与会专家仍直面多重现实障碍,反映出智慧医院建设的复杂性。
一是顶层设计缺失与系统兼容性难题。
多家医院表示,“缺乏整体规划”是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痛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会计师操礼庆认为,智慧医院建设系统复杂,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但医院普遍缺乏专业规划能力,需发挥相关专委会统筹作用,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避免数据孤岛、系统重复建设或系统之间不兼容等问题。在项目实施中,高昂的监理成本与稀缺的专业监理团队,影响技术落地与进度把控。同时,市场信息化产品价格无统一标准,第三方供应商资质不一,带来履约、数据安全等风险,增加成本与质量管控难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财务处处长孙文认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面临压力,亟需强化加密技术与防火墙建设。
二是资金压力与技术供给不足。
智慧医院建设的资金缺口压力已成为行业共识。孙文表示,智慧医院系统从前期开发到后期维护均存在较大资金压力,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投入面临挑战。对此,他建议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尤其希望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夏培勇则聚焦行业技术供给侧问题,指出受医院管理场景复杂、需求多元特性影响,当前厂商技术能力与医院实际需求存在显著落差。由于部分厂商对医疗行业业务逻辑缺乏深入认知,其基于企业通用场景设计的解决方案简单映射到医院,难以精准适配医院复杂的业务流程,落地实施困难重重,亟须技术供给端进行针对性升级。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廖钧强调,智慧医院建设应回归医院主体需求,避免过度依赖厂商标准化技术输出。他认为,构建厂商与医院协同发展机制迫在眉睫,双方需通过深度业务融合、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方案更契合医疗行业实际应用场景与发展需求。
三是电子凭证与合规性瓶颈。
电子凭证应用受阻问题成为智慧医院建设新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总会计师郭瑞表示,尽管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推广进程加快,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电子发票打印后再报销”的尴尬现象,后端会计档案数字化链条断裂,同时审计部门对纸质凭证的硬性要求制约了电子凭证的推广成效。
高梅同样表示,根据财政部等九部门(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单位需在2028年1月1日前完成信息系统改造以适应电子票据全面应用。但当前过渡期内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并行的混合管理带来明显阵痛,且纸质票据影像化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
多方协同突破瓶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勤表示,智慧医院建设是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构建多方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智慧医院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医疗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以管理重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政策保障为支撑,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在管理层面,需强化行业统筹规划,建立标准化实施流程;技术层面,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政策层面,则需推动政府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政策。
“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才能让智慧化真正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效率与患者体验的双重提升。”刘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