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金源: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日期:2025-07-04

    编者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上国会-港中大EMPAcc项目三期、上海优秀会计人才班学员金源以其近三十年的财会行业深耕经验,正引领着智能财务与财务大模型研究的前沿探索。他既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优秀校友,也是学院的资深专家,他以深厚的专业功底与创新思维,带动与辐射上海优秀会计人才的交流平台。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金源的实践成长与行业引领之路。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金源已在财会行业深耕近三十载。多年来,他在高科技企业及上市公司担任高管,主导及参与多家企业首发上市,在财务与会计、企业上市与投融资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当下,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他致力于智能财务、财务大模型研究与企业数字化实践,助力行业财务数字化转型。


    20250706 - 基金会 - 文3 图1

     

     

    根植于心

     

    1993年,金源以所在地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上海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时,他有诸多可选择的工作方向。综合考虑后,他决定留在上海,进入某世界500强IT公司在国内的合资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对金源而言,第一份工作不仅给予他很高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让他将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理念根植于心。

    “那时候,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就是把管理会计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紧密结合。”金源说,在这个模式下,财务参与公司管理的所有环节,从预算、销售、生产、售后、绩效考核等方面全面参与公司管理。

    以软件项目生产销售为例,从项目立项开始,财务就参与其中。“项目立项必须要有项目预算,这个预算需要财务和业务一起制定。每个月,财务都会提供具体到项目的损益表。告知项目的预算是多少、到现在为止实际的执行情况如何以及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时候,金源负责财务分析工作,月初会跟每个部门经理开会,核对确认所有财务数据。

    此外,在绩效考核方面,财务也是深度参与其中。

    “我们将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与财务指标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业务部门每年能拿多少奖金,都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具体比例计算出来的。那时候,为了搞清楚财务是怎么计算部门的收入、毛利和利润,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连收入确认的准则、成本费用确认的方法都搞得很清楚。因为不搞清楚,没法算清楚自己部门能拿多少奖金。”金源说,按照这套管理模式,业务部门一直很重视财务数据分析。

    这个理念对金源影响至深。其后,无论在哪家公司,他都非常重视通过管理会计来实现业财融合,强调财务的职能不能仅是服务与监管,更是协同把控业务风险,推动业务持续发展。这才是财务的价值所在。


     

    持续提升

     

    2004年,在担任财务经理数年后,金源迫切希望能有机会重返校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了解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Empacc)项目,他很快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项目学习期间,学院以其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严谨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打开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教授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治学上精益求精。他们的悉心指导极大地提升大家的专业水平。更为珍贵的是,学员与教授建立了长期而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无尽的启迪,更为大家的职业发展提供宝贵机遇。”金源说。

     

    此外,项目让他结识了一群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同样怀揣梦想的同学。同学间的交流与碰撞,不仅有助于汲取不同领域的财务实践经验,更在无形中拓宽了视野、改变了思维方式。在金源眼中,这份同窗情谊无疑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跻身高端

     

    作为一名资深学员,学院成为金源持续学习与成长的坚实平台。Empacc项目毕业后,他仍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众多后续项目和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5年,金源入围上海优秀会计人才二期班,并担任班长。

     

    对于已然跻身高管行列的他而言,这一段学习之旅,不仅是对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他更看重这一高端平台,以及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具体而言,他的收获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沉淀自己。作为从业多年的财会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需要相对完整的时间来进行总结和思考。“参与项目培养,恰恰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从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金源说。

     

    说到这,他提到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郑丁旺的课程。拥有深厚从业经历的郑教授分享了他对会计工作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为同学们带来诸多启迪。

     

    第二,跨领域的交流。上海优秀会计人才二期班将不同类别的学员聚集一堂,每次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间的交互带来许多碰撞的火花,让人受益匪浅。

     

    第三,从实务工作转向学术研究。“从集训期间的各类作业开始,老师便引导我们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研究成果。”金源说,这也是一种沉淀与提升。


    外化于行

     

    学习生涯是短暂的,但对于专业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却是永无止境的。

     

    明年,金源将迎来上海优秀会计人才项目毕业十周年的日子。虽说已离开校园许久,但他仍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同学间的沟通交流,时不时与老友重聚,也结识新朋友。

     

    金源说,毕业后的每一年,他所在班级都会以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团聚一次。在去年的班级活动中,他们邀请知名院士围绕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进行分享。今年,聚焦中美贸易战这一背景,他们邀请多位证券基金行业资深专家交流资本市场的诸多话题。

     

    目前,金源所在班级的定期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上海优秀会计人才交流的平台。“不少学弟学妹希望加入我们班的持续学习活动,共同交流、进步。”他笑着说。借助研讨会、校友活动等多种形式,金源带动所在班级和其他高端会计人才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20250706 - 基金会 - 文3 图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后,金源加入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担任研究院联席院长,投身于财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财务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同时,他还担任学院兼职教授以及多家知名高校的兼职研究生导师,为会计行业人才培养尽一份责任。他带领研究生团队创办“财务数字化探索”公众号,以公益形式推广财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财务理念,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

    此外,金源连续担任财政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咨询专家,多次参加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会计法修订、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等专家意见征询并提出相关建议。

    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也是他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金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从0到N:财务数字化实战精粹》《ChatGPT:会计人触手可及的“AI助手”》等多本财会畅销书。他将稿费捐赠给学院,并发起设立“思睿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在校研究生,希望激励年轻会计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20250706 - 基金会 - 文3 图3


     

    《中国会计报》6月20日11版

     


     

    作 者 | 于 濛

    来 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6月20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