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当我走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正柱。它采用镂空设计,内部贯穿一根粗大笔直的柱体,直指苍穹,代表会计职业需坚守的“客观、公正、独立、透明”的核心原则,寓意真正的公正需穿透表象、保持内在纯粹,这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的独立、客观、公正相得益彰。
我们沿着诚信大道重温2001年朱镕基总理考察学院时走过的路,感受着总理对会计人、注册会计师的关爱与期待。
当我们走进诚信馆时,朱镕基总理的亲笔题词——“不做假账”映入眼帘。这不仅是总理对会计行业的殷切嘱托,更是中国会计人心中的精神丰碑。
在诚信馆的参观中,我仿佛穿越五千年的时空长廊,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契约到现代资本市场的审计报告,从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德箴言到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制度约束,一场关于诚信的深度对话在静默中展开。它让我对“不做假账”的时代内涵与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有了全新认知。
数字时代的诚信崩塌
记得第一次接触财务会计课程时,老师分析了轰动一时的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件。这家曾被誉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企业,通过虚构出口销售、伪造海关单据等手段虚增利润。
2024年,证监会披露的行政处罚公告显示,在全年查处的财务造假案件中,82%涉及大数据技术应用。这些案例揭示一个严峻现实: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财务造假的形态与手段,传统审计模式面临颠覆性挑战。
诚信馆展示了2001年至2023年涉及上市公司的127份审计失败案例,时刻警醒着每位注册会计师。时代在变迁,特别是2010年后会计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为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提供技术基础。以上参观学习内容激发我的思考,在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应采取哪些审计应对策略?我认为,思想的改变是根本,制度的建设是保障,信息技术是保障手段。
诚信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该如何推进诚信建设工作?
一是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
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2017年修订后的版本新增“会计信息化”专章。202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则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2025年3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监督检查公告(第四十八号)》显示,2024年财政部组织各地财政厅(局)对2362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检查,覆盖面超过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总量的20%,共对231家会计师事务所、514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彰显制度治理的雷霆之力。
二是职业精神的代际传承。
在诚信馆的“薪火相传”展区,泛黄的《无形资产》一书展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向国际先进会计文化的探索,更是一种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正如学院的教育理念,会计人是胸怀家国、心存敬畏的文明使者。
三是国际经验的应用与推广。
在对比研究区,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长臂管辖”机制,欧盟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为中国会计诚信建设提供镜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行的“诚信护照”计划中,通过建立会计师职业信用积分体系,将违规记录与执业资格直接挂钩。这种“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动机制,有效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在“一带一路”会计合作展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会计准则趋同路线图与跨境监管备忘录构成的动态地图,勾勒出诚信建设的全球图谱。中国倡导的“既考虑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又兼顾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兼容模式”、主导制定的“一带一路”国家会计基础设施合作倡议,正在逐步打破“诚信孤岛”,推动建立基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国际会计新秩序。
技术革命的重构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合约自动审查、机器人自动化流程监控、数字孪生审计等新技术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但在技术中性原则下,如何防止算法偏见、保障数据正义,成为新的伦理命题。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中,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在技术创新中坚守职业底线的前瞻性探索,为行业应对技术冲击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现实中广泛应用。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深证金融区块链平台,就存证链、征信链、资产证券化、场外市场交易等多个业务场景进行应用探索。2019年,成功支持长城证券理财产品存证业务,近15万条业务数据目前已平稳上链存证,为数据追源奠定技术基础。
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应用,为会计师事务所解决函证困扰。
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是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搭建的数字函证平台,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标准的全流程线上操作。今年5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接入平台的银行已达124家、会计师事务所达8740家,覆盖主要银行及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形成规模化应用场景。
我清楚地记得,我所在团队第一次使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时,其高效程度震惊所有人。以往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收到的回函,使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只需2小时。在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商对于“扩大数字银行函证应用范围”已形成共识,有效解决了银行函证控制问题。
走出诚信馆,广场上的“不做假账”校训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会计诚信从来不是简单的职业规范,而是维系市场经济命脉的文化基因;注册会计师不仅是对财务报表进行鉴证,更需承载守护社会诚信的责任。当我们以敬畏之心触摸历史、以创新之志拥抱未来,便能听见诚信拔节的声响——那是文明进步的永恒韵律。
会天下英雄,计人间正道。
《中国会计报》7月4日11版
作者 | 刘占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岗位能力培训班学员,供职于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7月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