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第二课堂 | 小红书企业参访:“种草经济”的底层逻辑
    日期:2025-07-25

    1

    7月9日晚,凯德晶萃广场的小红书总部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上海国家学院EMPAcc与金融财务EMBA项目30余位师生。这场以"种草经济"为主题的深度参访,不仅揭开了小红书从社区到商业帝国的进化逻辑,更让这群企业管理者亲历了一场关于用户决策、品牌增长与未来营销的思维革命。

    2

    种草经济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范式颠覆

    “小红书已不是单纯的种草平台,而是构建了'内容种草→趋势孵化→决策闭环'的全链路枢纽。”小红书商业部何静妮主讲人的开场白,直指平台核心价值。她以三组数据震撼全场:

    用户规模:3亿月活用户中,90后占比70%,每日产生600万+笔记、6000万+评论。

    决策权重:90%用户通过小红书了解产品,月均搜索量达1.7亿次。

    转化效率:搜索直达工具让用户转化率提升42%,私域群聊7日复购率达34%(是非群用户的4.5倍)。

    这些数据背后,是小红书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传统电商依赖“人找货”的被动搜索,而小红书通过UGC内容构建“货找人”的主动场景——用户刷到“百元预算妈妈的礼物”笔记时,搜索直达链路已为其准备好商品页面,决策路径被缩短至3步以内。

    3

    从“流量池”到“信任场”

    小红书的种草方法论

    何静妮揭示小红书平台的核心逻辑:通过真实内容构建用户决策闭环。她用“SPU(标准产品单元)×买点×人群”的三维模型,拆解种草成功的关键策略。

    人群分层精准打击:将用户划分为核心人群(品牌忠实用户)、高潜人群(竞品用户)、泛人群(兴趣用户),通过“人群偏好锚定”技术,如某户外品牌通过分析用户评论关键词,将新品卖点从“防水”调整为“轻量化”,CTR(点击率)暴涨274%。

    场景化内容破圈:维京游轮案例中,通过挖掘“泛旅游用户”未被满足的诉求(如“带父母出游的适老化服务”),笔记引流效率提升25%,CPA(单客成本)下降58%。

    私域转化生态:小红书私域群聊的7日复购率达34%,是普通用户的3倍,某考研机构通过“KOS(关键意见销售)+私域承接”策略,咨询量增长187%,公开课领取话术优化后转化率提升67%-79%。

    “这不是拍脑袋的创意,而是数据驱动的精准匹配。”一位EMBA学员感叹。他所在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年轻化转型困境,而小红书的“人群反漏斗破圈模型”(核心人群→高潜人群→泛人群)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我们完全可以先锁定工程师群体,再通过技术社群渗透至科技爱好者,最后覆盖大众市场。”

    4

    实战玩法:

    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设计

    分享进入高潮,何静妮抛出小红书独有的“转化链路工具箱”——搜索广告、私信通和买手体系。

    一组对比数据让全场屏息:浏览→搜索路径转化率提升692%,而传统电商平台这一数字不足200%。“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内容营销’的认知。”一位学员感慨道,“过去我们做公众号、短视频,但缺乏转化抓手,现在知道如何用搜索工具‘接住’流量了。”

    小红书生态定位

    文化墙的启示:

    用户价值与长期主义的共鸣

    在何静妮的引导下,学员们驻足于小红书文化墙。从“Inspire Lives”的使命,到“真实、多元、向上”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与商业策略的深度融合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把用户生成内容(UGC)变成了商业资产,但始终没有牺牲社区调性。”一位EMPAcc学员观察到,“这让我想起德鲁克说的'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小红书的成功,本质是满足了用户对真实信息的需求。”

    5

    6

    学员感受与启发

    参与本次活动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访不仅让他们对小红书的营销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他们看到了数字化时代下品牌营销的新方向。

    一位学员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小红书的成功案例让我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

    另一位学员则表示:“小红书的‘种草经济’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看到,通过UGC内容,品牌可以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市场推广。”

    当听到“8月2日全员放假庆祝生日”的企业传统时,一位学员感慨:“这让我想起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当企业把员工幸福感视为战略资产,增长自然水到渠成。”

    7

    当参访师生离开时,夜幕中的小红书办公大楼依然闪耀。这场关于“种草经济”的深度对话,不仅让商界精英们看到了流量变现的新可能,更揭示了一个真理:在物质丰裕的时代,能够触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温度与共鸣。正如某学员在自己微信朋友圈所写:“今天最大的收获不是技巧,而是重新理解了商业的本质——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