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中明确,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并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
业内人士指出,这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增强融资能力;而大量民营经济组织做到财产分离,会提升市场整体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公平竞争,推动民营经济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可持续发展。
明确问题 导向突出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从指导原则和总体要求、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其中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防止财务造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叶小杰表示,这体现国家对民营经济财税规范的重视,旨在提高其财务透明度。“从财务管理角度看,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吸引投资。对于会计核算,明确要求避免信息失真,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他说。
叶小杰强调,财务造假极具危害性,在经济领域是严重的“毒瘤”。它扭曲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决策,破坏市场信任环境,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企业自身看,短期可能带来虚假繁荣,长期必将面临法律制裁、声誉受损,甚至破产倒闭。
“打击财务造假,要加大法律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培养过程中,强化诚信观念。”他表示,企业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和内部审计机制,鼓励员工监督举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将财务造假行为与企业及责任人信用记录挂钩,形成全方位约束,以维护经济秩序的公正和健康发展。
此外,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河南分所管理咨询部部门主任李岩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规范经营”中更反映出顶层设计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彰显的引导作用。
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为例,在李岩看来,相较于财务报表的结果,目前ESG问题实际上是提升披露质量的核心因素,也是抑制财务造假问题的源头。“打破‘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观念,转向长期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是民营经济促进法对财税问题最具战略眼光的设计。”他说。
李岩进一步解释称,ESG对于现在的民营经济来说还算是较新的概念,尤其是中小型企业。ESG社会责任的根本点在于要求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地将ESG议题融入战略版图、治理体系及供应链中。“ESG议题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属性,将其融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然包括从顶层制度设计到微观层面体系的建立,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对ESG的要求迈开了重要一步。”他说。
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必然要付出相应的转型成本,经历改革阵痛。对于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李岩建议可从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中平衡调和ESG议题和利润最大化的矛盾。例如,提高供应链的韧性,获得更多负责任投资资本的青睐,提高对抗气候风险的能力,降低资产被搁浅的可能性等,都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财产分离 依法治企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区分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实现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分离。
对此,叶小杰表示,这一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治理角度看,有助于明确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边界,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能独立承担责任,保障企业资金专用于生产经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对经营者个人而言,财产分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个人合法财产,使其不必为企业经营中的非个人过错承担过度的个人财产风险,稳定经营预期。
“同时,这一规定有利于规范财务核算,使得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更会提升市场整体透明度和公信力。”叶小杰说。
洛阳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焦广聚表示认同。他认为,民营经济组织与民营经济组织的经营者个人都是社会价值创造的重要个体。从收入方面区分两者的收支来源,可以从源头上将企业和企业家的财产收入区分,有利于两者实现独立的经济核算,区分两者各自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同时也充分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实现个人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关于民营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收支与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个人收支的区分问题,由来已久。”焦广聚进一步表示,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创始人的努力息息相关,但同时,企业的发展壮大更要靠制度进行管理,做到依法治企。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发挥经营者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维护好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权益。
健全制度 提升能力
民营经济的管理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
目前,部分民营经济组织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仍有众多中小企业存在核算不精细、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在叶小杰看来,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提升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财务专业素养,认识到合法合规是发展根基。其次,要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架构,从财务人员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到审批流程等形成有效监督。企业应积极引入专业财务软件和数字化管理工具,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关于民营企业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焦广聚表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建立企业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精益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
其次,加强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焦广聚强调,税务核算水平是企业依法纳税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合法经营的红线。正确理解各种税的计算依据、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等,对于企业的税务核算、税务申报至关重要,也是检验企业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再其次,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资产入账。
最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清晰高效的财务管理能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方向。”焦广聚说,财务管理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对业务发展中的不规范、低效率情况及时纠正,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