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服务" 早已超越单纯的交易环节,成为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在李扣庆教授《服务制胜》的课堂上,不仅系统梳理了服务质量提升的底层逻辑与实践方法,更特邀行业专家深度解读数据时代服务创新的新路径,为金融财务EMBA学员带来了一场关于 "服务价值" 的思想碰撞。
《服务制胜》课程
随着数字技术对商业生态的重塑,服务的边界与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借助数据更精准地洞察顾客需求?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与个性化体验?李扣庆教授在授课中,特别邀请了上海市数商协会秘书长、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卢勇,从数据要素流通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为 "服务制胜" 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卢总以特斯拉 FSD 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为例,揭示了数据在技术竞争中的核心地位。"特斯拉 10 余年的数据积累,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形成其他车企难以逾越的壁垒" 这一观点直指当前人工智能竞争的本质:谁掌握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谁就能在技术迭代中占据主动,也进一步说明了数据的重要性。
从数据资源到资产:一场艰苦的价值跃迁
"数据从业务伴生品到核心资产,经历了资源、产品、资产三个阶段的进化。" 卢总强调,这一过程并非自然发生,而是需要通过治理、加工和场景化应用实现价值跃升。2024 年起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首次允许企业将数据资源纳入财务报表,标志着这一 "艰苦的跳跃" 在制度层面取得突破。
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自 2021 年成立以来,交易所通过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三权分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确权等创新举措,已推动一批数据产品实现合规流通。卢总特别指出,数据资产入表不应沦为财务报表的 "修饰",而应倒逼企业深化数据应用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报表上的数字,而在于数据对经营效率的实质性提升"。
数据要素市场:从培育到繁荣的现实路径
谈及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卢总坦言当前仍处于 "用数" 的初级阶段。"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将外部数据与自身业务融合,数据交易的高频化、规模化还需时日。" 他以咖啡品牌通过数据洞察推出 "生椰拿铁" 爆款为例,说明数据赋能业务的关键在于全量覆盖与精准解读 —— 相较于传统抽样调研,全量数据能更真实地反映消费习惯,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为加速市场成熟,国家数据局推出 "数据要素 ×" 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场景打造推动数据创新应用。上海数据交易所则聚焦 "低成本可得、大规模可得" 目标,联合数商生态提供合规评估、质量认证等服务,降低企业用数门槛。"未来,数据应像水电煤一样成为普惠性生产要素," 卢总表示,"这需要数据空间、数商生态等基础设施的共同支撑。"
企业数字化转型:任重而道远
全球咨询数据显示,70%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未能完成或未达预期。这一现状恰恰说明:转型并非只有 “彻底颠覆” 一条路,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长期探索的多元进程。对企业而言,不必执着于“全面转型”的宏大叙事,不妨从业务场景切入,在1-2个关键环节尝试数据驱动的突破。能在局部实现数字化价值,已是转型路上的重要一步。
卢总强调数字化转型需要 "科创思维":"避开红海竞争,在市场夹缝中找到数据应用的独特场景,往往能实现突破。" 这一观点引发在场学员的深度共鸣,不少企业管理者表示将重新审视自身数据资源,探索数据价值化的个性化路径。
正如一位 EMBA 学员所言:"从数据资源到资产的每一步,都是企业竞争力重塑的机会。这场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具体的路标。" 在服务制胜的时代,数据正成为连接企业与顾客的核心纽带,其价值的深度挖掘将为服务创新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