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课程报道 | 于铁英教授:让高管们重新定义战略
    日期:2025-08-15

    1

    于铁英 教授

    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的是影响企业长期成功的活动和流程。本课程聚焦于企业保持超群绩效的关键动因,以及如何运用这一认知来改善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执行。我们向学员介绍一些有用的概念和工具,用于分析行业吸引力和竞争动态,了解企业的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制定企业价值链内部以及跨行业和地域市场的战略。

    根据EMBA项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员掌握以下能力:

    • 从内外部视角考察和了解业务情况

    • 分析、评估及制定业务层及公司层战略

    • 为复杂的业务问题提供创新、全面的建议

    • 了解在中国以及全球运营的竞争动态

    • 了解总经理的角色,提高战略管理和执行能力

    2

    3

    EMBA21期A班 何维舒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理

    战略管理课堂上,教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与学员互动等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战略管理的本质关系,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逻辑。战略的本质是差异化选择与资源匹配,其中一个案例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极致成本控制,在红海市场中开辟蓝海,印证了波特竞争理论中“取舍”的重要性。教授强调的“动态能力”观点让我意识到,战略并非一成不变:企业需在执行力与适应性间找到平衡。此外,价值链分析工具让我们学会拆解企业成本结构,理解为何“低价”也能成为护城河。最大的收获是战略思维的系统性:从市场定位到资源配置,再到执行闭环,任何环节的脱节都会导致失败。不仅提升了我的分析框架,更让我学会用战略视角审视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

    4

    EMBA21期A班  袁列萍

    上海腾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财务官

    在结业季的盛夏,于铁英教授的战略管理课程如清泉般浸润思维。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指南。从对每个同学特质的准确掌握,对每位学员案例的精准点评,到课堂上的智慧碰撞,四天的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课程以“定位-分析-决策-执行”的战略闭环为核心框架,系统性地解构了战略管理的精髓。PEST模型帮助我们扫描政策风向,当集采政策压缩利润空间时,创新转型就成为必然选择;波特五力模型揭示行业本质,让我看清Biotech崛起带来的竞争格局之变;VRIN模型则像一面镜子,照出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所在。

    医药行业的战略选择尤为考验智慧。仿制药企若固守传统模式,终将在集采浪潮中失去立足之地;创新药企若陷入"me-too"内卷,同样难逃被淘汰命运。课程中佳明的转型案例令人深思:当行业变革来临时,唯有主动求变才能赢得先机。

    战略实施的关键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那些失败的并购案例警示我们:财务数据可以整合,但文化基因难以融合。医药企业真正的战略落地,需要将“患者至上”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里,需要建立与长期目标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课程最大的价值在于思维的迁移。当我们用战略眼光审视个人发展时,同样需要明确使命定位,构建核心能力,在关键节点做出明智选择。医药行业的“双十定律”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从来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结课不是终点,而是新思考的起点。在这个变革加速的时代,唯有保持战略定力,方能在迷雾中看清方向;取舍与定力,战略如是,人生亦如是。这或许就是于教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示。

    5

    EMBA21期B班 赵喜春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

    《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且有意义。因为这门课程是我EMBA学习的最后一堂必修课,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升与总结的课程,所以我认真的学习了课前案例,并完成了课前作业;积极参与课中练习、互动、小组分享;课后又做了总结、复盘;这些都让我觉得本次课程收获满满。

    初到课堂,于铁英老师正在做课前准备,突然喊出了我的名字,并说出了我的个人基本信息。我先是惊讶,然后是佩服。后来我发现老师能精准地叫出所有上课同学的名字,并且对每个同学的课前作业都能清晰地点评。我突然对于老师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作为如此知名的教授,对待工作如此认真、负责,我想这个已经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尊重。

    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意义。因为工作原因,我们每年都有公司的规划、组织调整等活动,在实战中我们有着非常多的积累和经验,而且大部分老师讲到的内容都有用到。比如,提炼使命愿景、公司价值、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业务战略、公司战略等等。但是,我发现原来在我脑海里这些内容都是碎片化的,通过本次课程,我把这些内容拼接起来,很快就形成了体系,我想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产生的独特价值。

    课后,我回到工作中,正好面临一次公司的组织调整,我也是参与其中的重要角色,所以我把这次课程的体系框架也放到了我们的规划调整中,使得我的思路聚焦在目标框架下,落地执行更加直接、有效。

    于老师本次《战略管理》的分享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每一个知识点都像璀璨的星辰,在我脑海里闪烁着光芒。

    6

    EMBA21期B班  沙卫

    上海银行浦东分行 产品经理

    在课堂上,说不定你会邂逅这样一位教授:

    她把教学雕琢成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心血,力求完美。她对同学们了如指掌,课堂上不经意间就会聊起我们的背景、专业,甚至偶尔提及的个人喜好,而这些只是她的“基本操作”;

    对待同学们每一份作业,她都认真批改,写下真挚且中肯的评语,不放过和每个人进行一场场深入的思想对话;而课堂上的难点,她总能耐心解答,用睿智为我们拨开迷雾;她的授课讲义,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且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只是为了让我们对于重点一目了然;而她设计的课堂游戏,更是妙趣横生,让我们在欢笑中深刻地理解到管理的本质。

    价值(Value):把 “理论” 裁剪得恰到好处,让 “概念” 脱去冰冷的外衣,变成生动的思维框架;

    易用性(Ease of Use):将复杂的逻辑拆解重组,晦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互动性(Interactivity):作业点评细致入微,疑问解答Patience又 thorough,课堂内外的交流充满暖意;

    独特性(Novelty):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持续地创新让课堂永远“超纲”,充满惊喜。

    感谢于教授用短短四天的课程引领我们进入了“战略管理”的庙堂,以您满满的热忱温暖了时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