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为何总被误解?
如何理解“不做假账”?
经济责任审计是不是“秋后算账”?
审计取证时如何对待专家或权威部门提供的证据?
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有什么关系?
审计署在中国的国家治理制度安排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
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晓慧教授为MiM六期班同学们讲授《高级审计》课程时,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李教授表示,从宏观来看,审计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与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个人而言,学习审计能锻炼一个人的逻辑分析、风险判断、沟通协调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咨询、风控等领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核心技能。
李教授认为,现在经济社会活动非常复杂,使得“眼见为实”的观念面临严峻挑战。舞弊或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门,但背后都是利益驱动,与之相对的是,识别造假的动力和能力却稍显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各种审计方法,通过逻辑关系、证据链条与专业判断的交叉验证,最终找出真正的“实”。
该课程涵盖了风险导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集团财报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IPO或挂牌审计等内容,以专业理念和技巧培养学生站在政治高度看待审计,敏感应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升学员的系统观、大局观和思辨观,为学生提升自身审计理念,拓宽职业视野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课程重点阐述了识别和查证舞弊风险的方法,如何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对关键少数人的监管控制,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以及如何用信息化赋能内部审计。
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为了提高大家学习的效果,李教授在教学方法上也颇为用心,在授课过程中,她一边讲解,一边点名提问,并穿插小的测试题来巩固学习内容,还会分配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讨论。
讲到如何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时,大家学习了创业板某农业开发公司如何用真金白银虚增销售收入的生动案例。课程中,李教授以某能源企业为例,剖析其通过虚构“大宗商品循环贸易”向银行申请“供应链融资”,并将资金违规挪用至房地产项目的操作手法,帮助学员掌握虚假贸易的识别要点。
学习国家审计内容时,李教授分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架构,同时强调,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执行不好的制度,审计则是确保制度良好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讲述新业态审计的困境时,教授又带领大家学习了互联网企业的常见造假手段,并请同学们分组研究了字节跳动、艾融软件、安硕信息、税友股份和腾讯公司的主要业务、盈利模式、业务循环、业务条线的主要风险和审计的关注点。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李教授在开课时埋下的问题种子,终于在学员们的思考中生根发芽。当迷雾散尽,审计的本质渐渐清晰:真正的审计智慧不在于发现已经发生的风险,而在于培养防范未来风险的前瞻思维。审计不仅是方法,更是驾驭不确定性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