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培训 > 财政部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动态
    领军二十周年 |《中国会计报》:卢文彬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与思考【2025年8月15日】
    日期:2025-08-18

    本文首发于《中国会计报》8月15日11版。作者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教授。


    1

    作为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已走过二十载春秋。二十年来,项目从无到有、由弱及强,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会计领军人才,更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之路。这段历程既是我国会计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又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践行“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


    应势而生:项目缘起与时代使命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诞生,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承载着国家对高端会计人才的殷切期望。

    早在20世纪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已达千万,但顶尖会计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001年,时任总理朱镕基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小企业的总会计师上岗前都要到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这一指示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三家国家会计学院随即启动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班,开启规模化、系统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

    2005年,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彼时,我国加入WTO不久,经济融入全球的步伐加快,亟需一批既懂专业又通管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高端会计人才。项目的设立,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构建长效培养机制,打破传统岗位培训的局限,打造真正能引领行业发展、支撑企业战略的“会计领军者”。

    从总会计师岗位培训到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从“上岗必备”到“能力跃升”,项目的演进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彰显了“育才为国、赋能发展”的初心使命。

    项目启动之初,便确立了“跳出会计看会计”的理念。锻造一批“既懂专业又通全局”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定位既顺应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又为后续项目的持续优化奠定基础。


    守正创新:项目实践与培养突破

    二十年来,项目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为准则,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提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

    科学的培养设计是基础。项目突破传统短期培训模式,首创“三年培养+长期跟踪”机制,将课程体系划分为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战略领导力等模块,既夯实专业基础,又拓展综合视野。学员不仅要完成密集课程学习,还要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答辩,在“学思用”的结合中实现能力跃升。为确保质量,项目实行严格的淘汰制。这一“铁规”奠定项目的严肃性与含金量。

    协同的培养机制是保障。财政部牵头抓总,在制度设计、政策衔接上持续发力,如推动人才毕业后的职称评定,打通人才使用的政策壁垒;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承办单位,配备最优师资与管理团队,夏大慰等历任院长亲自授课、把关方案;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尤其是央国企将学员培养与岗位任用紧密结合,形成“财政部统筹、学院实施、单位支持”的协同格局。

    开放的培养视野是关键。项目始终立足中国实践、放眼全球视野,早期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后期则更强调“中西融合”——既学习西方理论,更提炼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学院从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开展金融财务项目,到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设高管研修课程,学员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视野,在本土实践中深化认知。


    辐射引领:项目价值与社会贡献

    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一批人才,更在于其对会计行业、企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为行业培育了“领头雁”。二十年来,项目已培养数千名学员。其中,多数成长为央企总会计师、民企财务总监,部分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或企业高管职位。他们在企业战略决策、财务风险防控、资本市场运作中发挥着“核心智囊”作用,成为推动会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承办项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实现办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从短期培训到长期培养,从单一课程到体系化设计,从国内合作到国际联动,学院逐步形成“高端引领、辐射地方”的办学格局。基于项目经验,学院与广西等地方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将领军模式复制到地方,累计为地方培养数万名会计骨干,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径”。项目实践证明,高端人才培养必须跳出“就专业论专业”的局限,转向“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培养周期结束即服务终止”的边界,通过校友网络、持续研修等方式,构建“终身赋能”生态。这种理念已融入学院的办学实践,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形成“培养—使用—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


    赓续前行:使命担当与未来展望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国家会计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学院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国家级战略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将以“高端财经人才重要培养基地、新型高端财经智库平台”为目标,强化自身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站在新起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战略对会计人才提出新要求。项目需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强化数字财务、ESG管理等内容,培养更多能支撑企业转型、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人才。

    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进一步打通“培养—使用—评价”闭环,推动民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从“拿来主义”转向“自主培养”;培养机构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领军走进企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培养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要强化学院能力建设。作为国家级战略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需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智库建设,将企业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为会计政策制定与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二十载耕耘,硕果累累;新征程再启,使命在肩。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深刻印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真理。面向未来,唯有始终坚守“为国育才”的初心,持续创新培养模式,才能让更多高端会计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