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深耕廿三载持续赋能时代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项目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侧记【8月29日】
    日期:2025-09-03

    八月的上海,暑气氤氲中透着初秋的清爽。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内,EMPAcc项目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拉开帷幕。这是一场见证学业进阶的仪式,更是一次财经教育精神的传承,彰显着EMPAcc项目23年来深耕高端财经人才培养的坚守与担当。

    自2002年创办至今,作为中国内地首个聚焦高级财会人员的专业会计硕士项目,EMPAcc项目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更是高端财经人才培养的“试验田”与“桥头堡”。项目累计为国家输送1900余名高端财经人才,他们遍布国企、民企、金融与创投等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强联合 锚定人才培养使命

    EMPAcc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深度协作。两校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将国际前沿智慧与我国本土实践有机融合,共同扛起培养国际化财经领袖的大旗。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在典礼致辞中明确指出,EMPAcc项目始终坚守“培养具有顶级财务思维的企业领导者”的核心使命,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他对毕业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把人生价值写在国家进步的年轮上,运用顶级财务思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在奉献社会中成就卓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张锋特别强调,财经人才需“胸怀大局意识,把稳思想之舵”,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事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周林着重强调项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鲜明特色。他表示,EMPAcc项目能够帮助学员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精准把握方向、持续提升能力。两校在合作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团结与默契,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大批财会精英。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进一步阐释项目的培养理念。他表示,EMPAcc项目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鼓励学员“带问题走进课堂,携方法回归岗位”。在卢文彬看来,中外合作办学绝非简单的资源嫁接,而是理念、文化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我们既要吸收国际前沿智慧,也要扎根中国大地,让学问的根脉融入中国经济实践的沃土。”他说,这一理念贯穿项目发展始终,成为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重要指引。

    创新赋能 三维培养+前沿课程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财经领域的当下,EMPAcc项目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致力于培育适应AI时代需求的复合型财经领军人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王琴表示,当前高端财经人才的培养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转向“技术赋能、专业深耕与实战场景融合”的复合型模式。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财经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更要及时把握技术变迁与商业趋势,提升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基于这一认知,EMPAcc项目构建了“智能技术赋能+财务思维重塑+中国实务深度融合”的特色三维培养模式,致力于在AI时代,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兼具数据决策力、前沿财务思维与国际化战略远见的企业领导者。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项目始终走在前沿,不断拓展财经教育的边界。从《会计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到《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及可持续发展会计》到《大数据与基本面量化投资》,一系列紧跟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让学员及时掌握财经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核心技能。

    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财经人才方面,EMPAcc项目有着清晰的定位和独特的优势。项目形成“全球课程+本土实践+合规训练”的特色课程设计。

    卢文彬表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对高级财务人员提出全新要求,财经人才需从单纯的“记账人”转变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参与者”。

    首先,国际视野是“出海”的基础。项目开设全球课程,帮助学员熟悉国际财务准则(如IFRS)、理解全球资本市场逻辑(如港股IPO要求),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财务语言。

    其次,本土化能力是落地的关键。通过案例教学和实战项目,帮助学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同市场有着不同的商业习惯与政策环境,财务人员必须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在拉美市场解决高通胀环境下的财务稳健问题,在东南亚市场则需要设计契合当地税收制度与融资习惯的财务架构等。

    最后,合规意识是风险的防火墙。跨国经营风险往往源于法规差异,项目通过跨国法规解读与企业案例模拟,提升学员的合规判断力和风控能力。财务人员要学习熟悉欧盟GDPR、美国FCPA等合规要求,并通过西门子贿赂案等真实案例教学,以及在模拟项目中反复演练如何平衡税务优化与反避税规则,为企业“合规走出去”筑牢风险防火墙。

    此外,AI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被充分融入课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关于AI赋能企业管理的观点,为学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他表示,AI技术正重构企业管理全链条,从战略决策到日常运营均有渗透,企业需将AI从“工具”升级为“战略伙伴”。在战略决策层面,AI是“智能军师”,AI可识别市场趋势与潜在风险;在财务管理领域,AI是“效率引擎”,可实现发票自动识别、报销智能审核与资金预测,大幅提升财务处理效率,推动财务部门从“记录者”升级为“价值创造者”;在供应链管理中,AI是“韧性保障”,通过动态补货模型与需求预测算法提升库存周转率,优化物流路线与供应商选择;在组织能力提升方面,AI是“人才管家”,可分析员工绩效数据与市场薪酬趋势,生成个性化培训方案。这些前沿知识的融入,让EMPAcc学员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列。

    感恩回馈 项目迈向国际新高度

    EMPAcc项目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创新的培养模式,更在于其营造的深厚情谊与传承精神。在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上,学子与校友们的发言及行动,生动诠释这份独特的情感联结与价值传承。

    优秀毕业生代表、世界银行集团国际公约履约财务顾问杨志强回顾两年的学习历程。“我们相聚在西郊校园,与名师坐而论道,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他表示,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自己从“知道”走向“懂得”,更实现从“专业人”到“思考者”的蜕变。

    新生代表、中恒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何明威,结合自身近二十年融资租赁行业管理经验,分享选择EMPAcc项目的初衷。他坦言,希望通过项目学习,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他倡议全体新生秉持“归零心态”,放下过往成就,以空杯之心主动协作、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与社会价值。

    在今年录取新生中,校友推荐比例创历史新高,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这不仅印证校友对项目价值的高度认同,更让校友推荐成为EMPAcc项目一张张流动的“金字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EMPAcc项目因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从1000多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脱颖而出,获选为中外合作办学联席委员会2024年度30个优秀项目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20余年深耕细作的肯定,更是中国财经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生动见证。项目港方主任吴东辉表示:“我们坚持‘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既引进世界一流师资,也深耕中国本土实践,让学员真正成为连接中外商业文明的桥梁。”

    《中国会计报》:深耕廿三载持续赋能时代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项目第24期毕业暨第26期开学典礼侧记【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