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三个“一”里的育人温度【2025年9月12日】
    日期:2025-09-15

    “第二课堂”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在学院党委的倡导和指导下,对标社会需求,逐步构建起来的一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个人视角出发,这项工作可概括为三个“一”。

    第一个“一”,是一次关于教育的反思。

    教育到底是给学生“鱼”,还是教他们“渔”?

    在过去的认知中,“会捕鱼才有鱼吃”,手段重于目的。“第一课堂”被视作教会学生运用专业能力的核心手段,其余环节均被视为补充。

    但“第二课堂”改变了这一认知。其涵盖政治素养、专业实践、综合能力与体育锻炼等多模块,指向更全面的人才成长。这促使我反思:过去是否过于注重“手段”,反而模糊了“目的”?会捕鱼固然好,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具备长远发展的能力,以保证“不饿肚子”——而非仅停留在“吃鱼”层面。

    如今的共识是,“第一课堂”实则是“第二课堂”宏大目标中“专业能力”的具体实现路径,“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价值依托。可以说,“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专业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价值域”。

    第二个“一”,是一段温暖坚定的长跑。

    “校园健康跑”是“第二课堂”极具代表性的项目,要求学生每两天完成一次3公里跑步,配速不超9分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正如作家马伯庸送孩子上作文班的例子,说明自身拥有技能与教会其他人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健康跑”,学院党委书记张锋亲自动员,党委修订制度提供保障,老师们日常谈心鼓励、在比赛中带头陪跑,全院上下协同发力。这种方式,与《正面管教》一书中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不严厉、不娇纵、温暖而坚定。

    这份坚定确实带来了改变。今年体能测试排名第一的同学表示,正是看到学院致信中传递的坚定态度,才重新开始规律锻炼。许多学生从“跑不动”到“主动跑”,再到“热爱跑”,实现了一步步成长。有毕业生感慨:“起初是被动地跑,后来才体会到坚持带来的美好。”

    这些“后来才懂的礼物”,往往更为珍贵。

    第三个“一”,是一场多方协同的坚持。

    三年来,“第二课堂”逐步获得领导、老师、校友、家长乃至企业等各方力量的认同与支持。它如同一棵树,默默生长、持续向上。如今,“第二课堂”已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育人成效逐步显现。

    在今年毕业典礼上,有学生特别感谢学院通过“第二课堂”倡导的“自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培养了其自身良好的综合素养,为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生档案中的一份份成绩单,不仅记录着学生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向用人单位直观展示着各方为“第二课堂”共同付出的努力——而这些积累,或许会影响学生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最后,借用“开学第一课”中的一句话:“想清楚、认真干、持续干,就一定会有收获!”回望“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的反思、坚定与坚持,正是“想清楚、认真干、持续干”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生动映射。

    真正的教育,会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期待“第二课堂”在育人道路上绽放更多光彩。

    (本文系作者作为“第二课堂”建设团队代表在教师节上的发言,有删节)

    1020250912C_l_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