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财经报》:构建科学包容高效的全球绩效评价体系【2025年9月16日】
    日期:2025-09-19

    近日,在由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发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和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价局承办的“2025亚洲评价周”活动中,与会专家围绕“应对挑战:继往开来”主题研讨时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绩效评价工作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绩效评价为高质量发展添力赋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绩效管理理念被引入政府预算管理中,逐渐成为各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方向。为持续深化各方对绩效评价理论的认识,推动绩效管理实践向更高质量发展,2016年“亚洲评价周”系列年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表示,十年来,“亚洲评价周”影响力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学院将继续按照财政部党组要求,持续推进平台建设,发挥参谋与智库作用,系统梳理中国政府在绩效评价领域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合作。

    在这十年间,我国绩效评价实践硕果累累。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来,我国基本建成“全方面、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推进。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薛伟介绍,围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财政部在以下六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搭建,初步构建涵盖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多层次的制度体系,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贯通项目部门和政府预算的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初步成型;三是涵盖资本预算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四是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管理链条基本建立;五是绩效结果应用全面加强,积极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六是绩效管理工作透明度不断提升。

    今年,围绕财政科学管理新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逐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为主要方向统筹谋划、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持续推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能。”薛伟表示,在强化绩效理念、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突出重点工作绩效,推动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深入融合。

    绩效评价在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成业界共识。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副局长谭娅表示,财政部高度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拓展评价领域,创新评价方法,绩效评价工作提质增效,有力促进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在持续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构建多方协同联动的绩效评价格局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门注重健全完善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监管体系。谭娅指出,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对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第三方机构不断提升执业质量。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推动第三方机构在相关信用管理平台注册。研究出台《预算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合同管理操作指引(试行)》,强化依法合规履约要求,也为第三方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绩效评价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2025亚洲评价周”既是对过去十年绩效评价协作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今后“亚洲评价周”系列年度活动将引领评价工作向更尊重科学证据、更具实践性和影响力迈进。

    建设宜居城市中的评价力量

    城市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围绕宜居城市建设,中央财政先后出台了海绵城市、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如何对这些政策开展绩效评价,进而推动提升城市宜居程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的实际问题。

    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副主任马跃峰介绍,评审中心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先后开展了大气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等绩效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锚定民生导向;关注阶段适配,贴合发展实际;强调长期效益,建立动态机制。通过优化策略推动评价工作从结果考核向过程管理与结果优化转变,助力宜居城市建设水平长效提升。

    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围绕服务宜居城市建设,探索开展评价实践。

    山东省财政厅绩效评价中心主任王进分享,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手术刀”作用,聚焦宜居目标、围绕解决急难愁盼、兼顾长效应用价值,精准选择评价项目,实现评价重点与宜居城市建设深度契合。

    在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山东省着重突出宜居导向。王进举例说:“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绩效评价工作时,山东省济南市的评价范围覆盖了426个小区。依据评价结果,管道更新、适老化改造等问题逐步销号,曾经的老破小区蜕变为美好家园,财政资金的民生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服务宜居城市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新的评价方式、评价理念,获得了诸多有益启示。”王进表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初心,推动绩效评价真正成为守护市民幸福感的价值标尺;二是树立系统协同的评价理念,破解宜居建设复杂难题;三是践行闭环管理的评价逻辑,释放评价服务管理价值。

    城市更新行动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一环。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入选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西安市财政局对城市更新财政资金进行了绩效自评,结果让人惊喜。

    西安市财政局局长王永杰介绍,该项目的绩效自评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在产出绩效方面,对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进行评价;在管理绩效方面,对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可持续发展模式、考核制度、投融资机制等进行评价;在资金绩效方面,从资金下达的及时性、协同性、使用有效性方面进行评价;在满意度方面,从公众对城市更新示范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6.13%。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绩效自评过程中,要聚焦文化保护功能升级和民生需求,保留历史肌理。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改造,尽最大限度保留城市文化底蕴。”王永杰说。

    在我国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新阶段,AI技术也已在绩效评价领域落地应用。浙江省台州市财政局局长陈玲萍介绍,今年以来,台州市财政局引入AI担任绩效管家,对金清水系水质开展绩效评价,推动项目总投资从3000多万元压减到近2000万元,降幅达45%,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金清水系水质监测对改善台州市生态环境、推进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台州市污水办3年前投入3000多万元财政资金,为金清水系的57个监测点采购了为期3年的数据服务。今年,项目进行二期申请时,我们引入AI,构建聚焦站点效能以量化支撑决策的评价路径。在保障数据质量、安全等前提下,通过纵向对比历史数据、横向对标全省均价,形成分析结论,为成本优化提供坚实依据。” 陈玲萍表示,AI的成功应用为绩效评价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财经报》:构建科学包容高效的全球绩效评价体系【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