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校友说 | 赵琦:从数据支撑到价值创造的战略跃迁
    日期:2025-10-26

    20251102 EMBA 文1 图1

    赵  琦 

    上国会&凯瑞EMBA项目21期 校友

    陕西睿恒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从数据支撑到价值创造的战略跃迁


    ■  赵琦  谢小荣

    在企业价值评估这一涉及资本市场运作、战略决策与投融资的核心领域,财务核算扮演着远超传统簿记角色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为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而且深度介入价值塑造与风险管控过程。

    根基:价值评估与创造的前提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依赖于财务核算体系产出的准确、规范、可比的财务数据。

    其一,标准化核算保障评估可靠性。高质量的财务核算严格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并经受独立审计的严格校验,确保报表数据的公允性与可比性。价值评估人员必须审慎识别并调整核算中可能偏离评估目标或准则要求的数据点。例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性、收入确认时点的合规性、研发支出资本化边界的判断以及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的核查至关重要。忽略此类调整将直接导致自由现金流、折现率、资本成本等核心评估参数的失真,进而削弱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其二,业财融合提升数据质量与时效。数字化时代,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的融合路径深刻重塑财务核算的根基。其核心在于构建贯通的企业级业财数据图谱,将采购订单、生产工单、销售合同、物流状态等业务价值信息节点精准映射至应付账款、存货成本、销售收入等财务记录。同时,通过统一客户、供应商、产品、组织架构等关键主数据标准及核算规则消除数据口径差异,沉淀高质量、标准化的数据资产。高质量的业财融合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同源、同步、同口径,为价值评估提供动态、精细、完整的底层数据支持。评估人员能够更精准地分析业务动因、测算真实盈利能力、预测未来现金流,显著提升评估模型的信度与效度。

    其三,内控协同构筑风险防线。对企业价值的全面评估要结合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尤其是财务报告相关内控的审慎评估。高质量的业财数据融合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集成平台,有效解决数据多源头录入、口径不一导致的信息失真与舞弊风险。存在重大内控缺陷或高风险敞口的企业,其价值评估中必须考虑更高的风险溢价或进行相应的价值扣减。

    其四,审计校验确保数据真实性。独立审计是验证财务核算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与合规性的重要环节,为价值评估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技术应用显著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集中核算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处理,提供更清晰、规范的审计轨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如在报销或合同管理环节实现交易全流程留痕且不可篡改以及可靠的电子签章技术极大地增强核算数据的可追溯性、可验证性与法律效力。审计人员得以更高效地验证底层业务的真实性,确保评估所依据的财务数据达到账实相符的要求,从而夯实价值评估基础。

    跃升:价值创造的前置机制

    现代财务核算已突破事后记录的局限,其前置性体现在深度嵌入业务流程、预算管控和资源引导,嵌入业务的决策支持,从源头塑造企业价值。

    财务核算发挥前置引导作用的核心在于实现深度的业财协同。首先,实现数据实时性。通过智能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同步,财务得以即时感知业务动态。其次,实现流程穿透性。财务人员深度参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采购定价等关键流程,实时提供成本测算、盈利预测、风险评估及合规建议,显著增强干预的时效性与价值相关性。最后,确保目标一致性。确保业务绩效指标与经济附加值模型EVA)、息前税后利润作为资本收益率(ROIC)等财务价值指标紧密联动,形成共同的价值创造语言。在技术方面,通过对业务场景的元素化解构,将领料单、工单、订单等载体的关键信息精准关联至财务字段,建立数据驱动的即时业财联动。

    预算管控发挥价值导向资源分配的作用。其刚性约束机制贯穿事前申请、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确保资源优先投入符合战略方向的高价值领域,从源头杜绝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这是价值创造在资源配置环节最直接的体现。

    财务核算的关键跃升在于将核算规则、控制逻辑及价值校验标准深度前置嵌入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决策节点,实现价值考量与业务决策的同步化与内生化。其核心价值在于风险前置拦截。在业务发生的关键时期进行合规性、风险性和价值性校验,有效规避事后补救的高成本。价值源头塑造,通过在决策点植入价值导向的规则引导业务行为从一开始就向价值创造目标对齐,主动塑造而非被动评价结果。决策支持实时化,如收入确认影响、成本结构、盈利预测等财务分析结果直接赋能业务决策者,提升决策的质量与时效性。

    驱动:企业价值提升的引擎

    超越评估支撑与风险控制,财务核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支撑战略落地、释放管理效能,直接驱动企业价值创造。

    基于业财融合后的精细核算数据,管理层能够清晰洞察产品线、客户群、区域市场等维度的收入、成本、利润、边际贡献与资源占用情况。从而支撑关键决策:果断关停低效、亏损的业务单元或产品线;战略性加大对高增长、高回报领域的投入;实施客户价值管理,通过精准归集客户获取成本、服务成本与收入贡献,形成完整的客户经济账,据此优化客户结构、定价策略与服务模式,最大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这体现了核算数据通过融合分析直接转化为资源配置决策并创造价值的强大效能。

    财务核算规则与报告体系需要与企业战略高度匹配并有效传导战略意图。在内部,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投入恰当核算能更真实地反映创新战略的长期价值,有力支撑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建立战略性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为降本增效或差异化战略提供数据支撑。在外部,数据融合突破企业边界,通过与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部门的安全数据共享与协同,使核算视角延伸至整个外部价值链。

    智能核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减少基础核算工作的人工干预和差错率,提升效率与准确性。释放的财务人力资源得以转向高价值的财务分析、业务洞察、决策支持与风险管理领域。汇聚内外部数据构建企业数据资产,并通过共享服务平台、业财协同平台、专业分析平台等应用,实现核算效率的飞跃,缩短关账周期,提升报表产出速度,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更快、更准的财务信息有力支撑敏捷决策。这些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直接提升企业当期利润,并提升长期运营效率与敏捷性,构成可衡量的价值贡献。

    支撑点:业财融合的质量

    财务核算在价值评估与创造中能发挥的效能,根本上取决于业财融合的深度与质量,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

    一是数据融合度。其核心在于是否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同源、同步、同口径。这需要强大的数据图谱支撑,将组织、员工、客户、供应商、产品、设备、项目等关键管理对象的业务属性标签与财务核算字段进行精准、动态关联,确保数据从业务源头到财务报表输出的全链路一致性、完整性与可理解性。

    二是流程协同性。例如,在合同签署环节预判收入确认时点与金额;在采购订单创建时联动预算控制与供应商信用核查;在项目启动阶段即建立工作分解结构与成本中心的映射关系。财务共享中心模式通过端到端流程设计,是提升流程协同性的典范。

    三是组织协同力。这体现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否建立共同的价值创造目标。避免业务仅追求规模增长而忽视财务成本约束导致的“规模不经济”现象,防止核算数据滞后、失真及业务决策偏离价值目标。建立跨部门联合团队、推行业务伙伴型财务角色、实施清晰的数据定责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责任是减少协同冲突、提升融合质量的组织保障。缺乏组织协同力将迫使价值评估下调增长预期或提高风险溢价。

    财务核算在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如作为坚实的数据基石,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底层信息输入;通过深度业财协同、预算引导和嵌入业务流程的决策支持,构建价值创造的前置机制,主动在业务源头引导资源、塑造价值、管控风险;在可靠数据与前置机制的赋能下,释放精准资源配置、量化战略支撑、数字化效率三大引擎效能,直接驱动企业价值增长;业财融合的质量决定整个体系效能。

    (作者单位:陕西睿恒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20251102 EMBA 文1 图2


    《中国会计报》 10月17日 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