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声钟响,意味着什么?对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30余位师生而言,10月16日下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回荡的清脆钟鸣,远不止一次新奇的模拟体验。手持系着红布的钟锤,面对垂直滚动的“恭喜上市”字样,这一刻,是与中国资本市场最直接、最生动的对话。
这次由上国会-港中大EMPAcc项目办与学院江苏苏州学习社联合组织的“E企行”上交所深度参访,让学员们从“仪式感、演进史、大格局” 三个维度,完成了一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认知升级。
第一重认知:仪式感背后的价值共鸣

“太真实了!仿佛我们自己的企业真的上市了。”一位校友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那场精心安排的“模拟上市”,绝非简单的角色扮演。当钟锤抬起,钟声敲响,一种关于荣耀、责任与里程碑的集体情感在空气中激荡。这仪式感,是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高嘉许之一,它让学员们超越了财务数据与报表,直观地触摸到了企业家奋斗征程中的高光时刻。
这种情感连接,让学员们深刻理解到,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一家企业规范治理、公众化发展的成人礼,是价值被市场认可的标志。
第二重认知:技术演进驱动市场变革

从体验的兴奋中沉淀下来,学员们走入了上交所的“时光隧道”。从1990年浦江饭店的第一声锣响,到如今世界领先的第四代交易系统,技术是贯穿上交所发展史的一条主线。
起点即高点:开业首日便采用电子化交易,展现了罕见的前瞻性。
无纸化革命:1991年尝试创建无纸化交收结算制度,为高效安全的现代市场奠定了基石。
“红马甲”的记忆:展厅里早期的红色交易员背心,无声诉说着从人工报单到全电子化交易的沧桑巨变。
数据新基建:高标准的绿色数据中心、稳定安全的“证通云”平台,揭示了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如何为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这段历史让学员们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澎湃脉搏,不仅源于经济的腾飞,同样依赖于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每一次交易系统的迭代,都是效率与安全的双重飞跃。
第三重认知:时代格局与国际化视野
参访的深度,更在于帮助学员们建立起理解资本市场的宏观框架。
多层次市场体系:从主板的稳健,到2019年科创板的“横空出世”,上交所通过“星企航”等数字化平台,精准滴灌科技创新企业,展现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精准定位。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2014年的“沪港通”到2019年的“沪伦通”,中国资本市场正以坚定的步伐与国际市场深度联通。当了解到上交所代表曾当选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主席时,学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日益提升的话语权。
从“老八股”到数千家上市公司,从手工交易到数字化运营,从区域市场到全球互联,上交所的变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崛起的缩影。

在本次参访活动中,学员们带走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知收获。那模拟敲响的钟声,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是对资本力量、技术驱动与时代机遇的重新思考。
对于每一位身处企业决策层的管理者而言,这次经历是一次宝贵的“预演”。它启示我们:企业的上市之路,或许就始于某一次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而企业的发展之路,必然要融入国家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壮阔洪流。
钟声已响,征程在前。

财政部微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