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中国会计报》。作者:刘海玲。
尤尼威尔化学品有限公司(Univar Solutions)亚太区财务负责人王丽萍拥有近20年财务从业经验,职业生涯轨迹清晰而扎实一一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新人起步,逐步成长为跨国企业财务高管,始终突破传统财务角色的边界,致力于以专业能力驱动业务增长,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
如今,执掌全球第二大特种化学品分销商亚太区财务大局的她,每一步进阶都印证着现代CFO的成长与蜕变。
奠定职业生涯的底色
“我的职业生涯中关键的抉择是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那一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加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这段经历颠覆了她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也为她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六年,是王丽萍职业素养与专业思维快速塑造的黄金时期。
其一,建立全局视角。审计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深入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与管理痛点。这种“跳出财务看财务”的视角,成为她日后转型企业财务负责人时能够将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前提。
其二,养成专业习惯。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锤炼她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抗压能力。“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这种刻入职业基因的习惯让她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快速赢得团队与管理层的信赖。同时,国际“四大”对工作底稿近乎严苛的规范要求,让她养成严谨、清晰、注重细节的工作风格。
其三,锤炼逻辑思维。“遇到问题时,我们会不断追问为什么,挖掘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把不同部门的零散线索串联起来,拼成完整的业务图景。”这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维方式让她逐渐具备穿透数字表象、洞察业务本质的能力。
回望这段经历,王丽萍对职场新人给出建议:“不要用刻板印象定义财务工作。它能给你一个俯瞰企业经营的全面视角,让你看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还能让你站在与管理层同频的高度,参与探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能创造巨犬价值的岗位。”
CFO价值重塑
离开审计行业后,王丽萍投身企业财务领域。如今,她在尤尼威尔化学品担任亚太区财务负责人已近十年。作为一家资金密集、供应链复杂且对安全合规要求极高的特种化学品分销企业,这里的工作场景让她对CFO角色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一一从传统的“账房先生”风险监督者,转变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战略业务伙伴。
王丽萍带领的财务团队在业务部门中口碑极佳,被评价为“既有财务的严谨性,又有业务思维的智慧”。这种转变源于她对财务价值的重新定义。
针对化学品分销行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压力、供应链波动、安全合规三个核心问题,王丽萍带领团队量身打造一套精细化管理体系,用财务能力破解业务痛点。
在资金管理方面,她牵头建立从信用评估、动态监控到账款回收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同时,结合存货周转率监控与精准的资金预测,灵活运用供应链金融、银行授信等多种工具,确保资金链的健康和高效。
在供应链协同方面,她推动财务部门从后端核算走向前端参与,融入需求预测与采购审批环节。财务团队会和客服、供应链部门一起开会,提高客户需求预测的准确度,确保在合适的时间采购合适数量的货物。
在安全合规方面,“安全第一”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财务部门主动配合 EHS(环境、健康、安全)等部门,参与内控和各项审查,将合规理念融入业务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跨国公司的地区负责人,王丽萍认为自己的重要角色是“影响者”。她积极与全球总部沟通,传递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推动“在中国,为中国”(In Chi- na,For China)战略的落地。“再出色的执行也弥补不了脱离市场的战略漏洞。我们要主动发声,积极影响总部,让总部制定出更接地气的策略。”王丽萍表示。
谈及如何做好“业务伙伴”,王丽萍分享两个典型案例:当业务人员凭经验判断某款产品“利润高、值得大力推广”时,财务团队用数据说话,结合产品的盈利能力与资金周转效率综合分析,算出“一年周转四次、毛利率10%的业务,比一年周转一次、毛利率20%的业务更能创造价值”的结论。当业务部门为解决当期库存积压问题,提出不合规操作时,她没有简单拒绝,而是会帮助他们寻找既合规又能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业务伙伴。既要用专业能力做好风险管控、确保合规,又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业务部门一起想办法、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从财务视角切入,在公司核心价值链上找到财务的价值支点,推动整个业务向前走。”王丽萍说。
成长无止境
当下,经济周期波动、技术变革加速,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此,王丽萍有自己的应对之道:“与其花精力去预测不可控的未来,不如沉下心来增强自身的‘反脆弱’能力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有所收获,在波动中捕捉机会。”
正是这份对持续成长的追求,让工作近20年的她在事业稳定期选择重返课堂,加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首席财务官高级研修班。
“工作时间久了,很容易陷入‘视角固化’的瓶颈,总担心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不上市场变化。”王丽萍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渊源颇深一-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入职培训就在这里。这段“打下专业基础”的美好经历让她产生“充电”想法时,第一时间选择了这里。
报名时,她的目标很清晰:一是更新知识体系,拓展财务视野,获得更具前瞻性的预判能力;二是结识更多优秀的财务同行,交流管理实践,获得启发。
几次课程下来,她的收获远超预期:“课程设置非常全面,贴合CFO需求,从宏观经济解读、公司治理优化,到AI时代财务数字化转型、企业投融资策略,内容丰富且非常切合实际。”她特别提到课程的“企业参访”环节一-走进优秀企业,直观看到“财务数字化如何落地”“业财融合如何推进”,让理论知识有了实践参照。更重要的是,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交流,进一步了解不同行业的盈利模式与挑战,极大开阔眼界。
被问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王丽萍没有给出具体的职位目标,而是分享了“成长”与“成为”两个关键词。“我不想给自己设定固定的目标,因为一旦没达到,很容易产生沮丧感,反而影响前进的心态。”她更看重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成长感一-在解决每一个复杂问题、推进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技能、积累新经验、突破新瓶颈,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我想成为一名有开放思维、能真正帮到业务、拥有让人尊敬的专业能力的财务人。”王丽萍说。

			        
		                财政部微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