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0年11月18日
地点: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际会议中心
《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不仅因为它在时代上最为古老,更因为其内容涵盖了“天道、地道、人道”,亦即要在天地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是“设卦观象”,以符号为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藉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奥妙情景,由之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数千年来,《易经》不但吸引了中国历代大家、学者投入研究,影响力还广及西方学术界,例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由《易经》一阴一阳的启示,领悟了二元对数(阴为零,阳为一),进而奠下了电脑运作的原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由《易经》体认了共识性原理,亦即许多现象在同一时间段发生,彼此之间可能有神秘的联系,而这正是占卜的主要依据。
傅佩荣教授: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及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