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所在位置: Home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问策中国经济

日期:2016-07-07

       7月2日,以“中国宏观经济改革与展望”为主题的第十三届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顺利举行。此次论坛也是金融财务EMBA十二期毕业典礼的一部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致辞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院长Amy Hillman教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作项目部主任汤超义主持

       为更加充分地认识当前的经济和改革形势,学院特别邀请到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王志雄、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分别以“经济变化之分析与展望”、“供给侧改革”为题做主旨演讲。论坛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院长Amy Hillman教授分别致辞,合作项目部主任汤超义主持。近三百位各界校友、同学与会。

王志雄:长周期调整的成因与对策

       王志雄认为,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周期调整,是由外而内的中周期调整,与之相伴的则是世界经济复苏、国内经济转型这两个长周期调整。曾任上海市统计局局长的王志雄用GDP增长率、OECD领先指标、PMI指数等很多关键指标说明了这一点。

       他说,这一波始于1980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四个方面:市场化、单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此番经济调整过程中,暴露了对应的四个问题:有隐患的单极化,美元的国内货币和国际货币角色难以兼顾;粗放型的全球化,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参数;不充分的市场化,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牵引着世界;两面性的信息化,在经济出现纰漏时它会成为一个破坏性的杠杆。“原有的增长红利,包括资源、人口、成本、杠杆,都不复存在。”

面对调整期,我们该何去何从?王志雄认为,国家已经在调整发展战略,包括供给侧和科技引导。他说,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石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三角关系。

贾康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战略方针,也是解决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

        “供给侧改革”,作为对未来有重大指向性意义的热词,特别需要有合适的人选来做解读,比如贾康教授。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多次参加“中南海问策”,他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后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首任秘书长。

       贾康教授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供给侧改革和借鉴美国的供给学派不是简单的一回事。“供给学派最主要的政策主张是减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的潜力和活力,视野较窄。而我们要做的是面向现代化全面、长期的系统工程,格局宏大得多。”他认为,主流经济学理论长期忽视了“供给管理”,但“实践已经走到理论前面”,比如美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就跳出主流经济学的框框,采用了对不同金融机构和企业实体区别对待的供给管理措施。此前,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危机中中国政府的应对,也需要在供给管理的概念下,总结与完善实践经验。

       从基本原理上看,贾康教授认为,需求是经济生活中的原生动力,但供给侧对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及其特征,是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关键因素。“生产力”的特征和根本上由其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特征,都发生在供给侧。


       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与管理,这就是供给侧的五大要素。“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前三个要素曾经展现出强劲的支撑力,但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明显滑坡。我们现在关注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要聚焦后面两项: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制度改革最大红利。”贾康先生坦言,解决这两个问题很难。在今年3月份的博鳌论坛上,他还曾就优化学术环境问题向总理建言。

       贾康教授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坚持有所区别对待地在我国‘三农’、社会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生态保护、支持深化改革、国防等领域,运用结构性对策加大要素投入的力度和促进相关机制创新改进,便是通过‘理性的供给管理’加强了这些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即增加了国民经济中的有效供给(包括制度供给)和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并适应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环境建设客观需要。”

       他说,新供给经济学的思维重点,首先是强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攻坚克难”地从增加有效供给角度实施制度创新供给和结构优化,衔接从短期到中长期目标的运行调控。因而供给管理的手段,既需注重充分尊重、顺应和敬畏市场,又要理性地、“守正出奇”地引导和建设市场,以经济手段为主,与深化改革优化制度供给紧密结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构造“又好又快”发展的持续动力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与“中国梦”。

       对于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释放潜力托举经济质量“升级”式增长,贾康教授提出了几条主要的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借鉴“地票”经验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全面实施金融改革,积极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切实通过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


      供给端的以上举措,离不开我国行政、财政、国企、收入分配、价格、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对此,贾康教授的对应建议包括:“结合式”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扁平化改革和“多规合一”制度建设;继续深化财税改革,支持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的转置;改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相关制度,打造“橄榄型”现代社会结构;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优化结构和调动潜能为大方向,积极理顺基础资源、能源产品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实施选择性“有效投资”和PPP机制创新等等。

       他深情呼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到达一个非比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以短中期调控为眼界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全面引入以‘固本培元’为主旨、以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