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十三期的《投资与投资组合管理》课程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的马克•西肖尔斯主讲。西肖尔斯教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多元的实践经验和丰富额授课经验。
他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注于全球交易行为和资产价格、跨国证券投资、个体投资者从众行为、损失的规避等领域。他在华尔街以及东欧和中欧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工作过很多年。马克是曾是后共产主义波兰首批证券分析师之一,他还与美国道富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过,工作涉及其投资组合流动指数。2000年至2007年,西肖尔斯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任教,获得三个项目的教学奖项:MBA项目、本科生项目、伯克利与哥伦比亚合作的EMBA项目。他还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伦敦商学院、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及波士顿的哈佛商学院工作。
这门课程整体目标是学会如何确定未来现金流的价值。西肖尔斯教授从固定收益开始,到权益、衍生品等,介绍了资产定价原理和现代投资组合原理,帮助学员学习如何把相关理论应用于现实的投资决策中。西肖尔斯教授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并为大家展示了金融理论和实务在风险分散、静态复制、最佳替代品以及如何为或有权益(期权)定价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课程可以作为工商管理课程的第一门金融课程,其前序课程包括《公司金融》、《公司治理与企业并购》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西肖尔斯教授每天都会进行课内案例学习。除了课内讨论,还有一个课后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分析一个案例并提交一份简洁评论。最后,他还会安排一个简短的课后练习,目的是测试并强调课上学过的重点概念。
课程按照金融市场大类资产的分类,从固定收益市场和工具开始,逐步扩站到扩展到权益市场和权益工具,再到投资组合,最后讲解各类金融衍生工具。
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证券(债券)。课程先从无风险零息票债券开始,并用这些债券讨论即期(贴现)利率和贴现系数。接下来,西肖尔斯教授带领大家探讨附息债券、静态复制和到期收益率。他还介绍了远期利率和实际利率(与之对应的是名义利率)。其中,久期、凸性和浮动利率是大家即熟悉又会困惑的内容。
第一次小组讨论安排在当天的下午,讨论案例是保德信金融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帮助大家在具体的场景(特别是可以结合非金融的实体经济企业的需求)中理解固定收益工具的收益、期限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关于权益和风险。西肖尔斯教授首先讨论什么是风险、如何衡量风险。然后,了解风险分散如何减少某些波动率,却不能减少另一些波动率。在这部分西肖尔斯教授会带领大家分析到最近的股市数据(包括美国和中国)。第二部分的重点是资产定价模型。课程会讨论经验效度,以及如何使用某些定价模型。最后,教授还讨论了有关行为金融和流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解答程序化交易盛行的原因。
第二次小组讨论安排在这天的下午,案例是日经225指数的重构。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和实际动手测算,大家对各类大盘指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第三部分内容是投资组合管理。重点是如何管理包含多个资产类别的全球投资组合。教授首先带领大家研究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再讨论投资经理的绩效评估,课程还讨论了投资经理如何利用某些评估指标谋利。这个部分对于非金融行业背景的学员具有一定的难度,西肖尔斯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帮助学员更轻松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他善于将晦涩的金融理论和数学模型“本土化”。讲到资产组合的最优化问题时,他还别出心裁的使用了“西”、“北”等中文词汇,帮助学员熟记资产配置有效边界的趋势和判断逻辑。他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既让中国的学员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还在课堂中时常收获惊喜。
第三次小组讨论安排在这天的下午,案例是美国联盟医疗体系。每位学员都可以扮演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重要决策者和信息支持者。亲身体会一下“掌握”巨额资金的操盘手的压力和成就感。
第四部分讲述各种衍生品的实际应用。这部分课程目的是消除大家对远期、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的神秘感和陌生感。通过学习,大家更深入的体会了衍生品交易、投资者预期和收益等问题。西肖尔斯教授还会与大家分享一下他DIY的金融计算Excel小工具,既直观实用,又可以帮助大家复习课程核心内容。
最后一次小组讨论安排在这天的下午,案例是期权缩水的英特尔公司工程师。通过这个案例大家有了一次与期权工具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大家在讨论中还碰撞出了不少关于如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运用期权工具的火花。
通过四天课程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刷新了世界前沿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利用这次机会与教授交流了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面临的金融问题和解决之道,可谓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