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区域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海外发展策略。在2025年度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原院长,前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主任李扣庆基于近期AMRO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全球金融安全网格局、区域经济形势,并对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全球金融安全网的迭代: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警
在过去40年中,全球金融危机呈现每十年一轮的爆发周期。从1982年墨西哥债务违约到2020年新冠疫情,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平衡危机不断上演。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这些危机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币值稳定,还对资本市场和实际经济增长造成了深远影响。面对频繁的危机冲击,全球逐渐形成了由四个层次组成的金融安全网:
1.国家外汇储备:作为第一道防线,国家外汇储备在危机发生时用于稳定本币汇率、支付国际债务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国家显著增加了外汇储备规模,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2.央行间货币互换协议:在危机时期,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提供了紧急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这种安排在东亚地区尤为普遍。
3.区域金融安排:如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通过多边机制为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增强了区域金融稳定性。CMIM的资金池子规模已达2400亿美元,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核心,IMF为成员国提供财政援助、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帮助成员国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增长。
李扣庆指出,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安全网得到了显著加强。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长,特别是东亚地区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显著增加了外汇储备。同时,双边货币互换、区域金融安排和IMF的资源也显著增加。CMIM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区域金融安排,其资金池子规模不断扩大,救援工具不断扩展,为地区和全球金融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0+3 区域经济形势: 韧性与挑战并存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但东亚地区是全球少有的亮点。得益于内需驱动和外需改善,区域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通胀水平不断下降,许多国家已回到央行设定的核心目标区域。然而,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区域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的实施给东亚地区带来了新的挑战。高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盟国家,由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面临较高的关税水平。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投资和生产布局的复杂性,对信任关系构成了破坏。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市场风险和政策走向,以制定更为灵活的市场策略。
李扣庆强调,尽管面临巨大挑战,区域经济仍具备应对冲击的韧性基础。首先是内需驱动增长稳定。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程度增强,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有利于区域经济在外部冲击下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东亚地区对美贸易依赖度已从 2000 年的23%降至 2020年的15%,有助于降低区域经济对美国政策变动的敏感性。另外区域内大部分经济体政策空间相对充裕,拥有足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应对冲击,政府在危机时期能够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东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为增长注入长期动能,区域内部相互投资和创新指数排名显著提升,区域内直接投资(FDI)呈现双向流动特征,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选择:以东盟为支点的路径思考
重要战略选择。东盟地区资源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成长性,人员和投资贸易往来密切,是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的重要目的地。
明确出海目标:在探讨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时,首先要明确出海目标。很多企业在考虑国际化发展时带有盲目性。不同的出海目标决定了不同的市场选择和发展路径。因此,企业在出海前必须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想利用海外市场、资源还是廉价劳动力。例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国家;而对于高科技产业,则可能更关注市场潜力大、创新环境好的国家。明确出海目标有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尽管东盟整体被视为高度融合、充满潜力的大市场,但区域内部经济体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人口结构上,还体现在创新能力、技术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等多个方面。因此,中国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市场进入和发展策略。
强化合规意识: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合规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中之重。合规不仅能保证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稳健运营,还能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信誉,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企业在出海前需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进行尽职调查,确保企业运营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企业需积极寻求本地合作伙伴,提高信任度与落地效率。此外,还应主动适应海外市场对透明度、责任意识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科技、基础设施等行业,中国企业往往面临更高的审查标准,合规成本不容低估。
把握危中有机: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不利因素,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危机往往蕴含着机遇。危中寻机、把握机会,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通过制定灵活的应对策略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例如,在面对高关税政策时,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李扣庆表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构建与演变以及10+3区域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区域合作的深化,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