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海外著名企业将大举进入中国,令中国本已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更趋白热化,而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高级财务和会计职业经理人将如何顺应潮流,从容应对已成了当务之急。
本月10日,中国内地首批专业会计学硕士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顺利毕业。早在2001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就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EMPAcc(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的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一流水准的中国CFO(财务总监)。而在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后,56名学员如今已正式毕业,并获得了由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学位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颁发的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成为中国内地首批拥有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的业界人士。
在对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夏大慰的采访中,夏院长提道:在如今的会计行业,非常缺乏高层次的会计人员,尤其是缺少管理层面的会计。而 EMPAcc项目正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财务与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但希望系统地学习现代财务与会计的最新理念和工具的企业高层财务与会计经理人员量身定做的,而学员在毕业时拿到的两张文凭都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因此可以说,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据悉,学院每名毕业的学员平均可拿到2.2个offer,而在今年毕业的56名学员中,有超过66%的人变动工作,83%的人在所服务领域有所拓宽,35%以上的人得到至少一次职位提升.全班学员平均年薪增长 48.5%。如此惊人的数字,不仅是学员的成功,也是项目的成功!
“EMPAcc项目具有非常严格的录取限制”,夏院长继续谈道,“虽说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但录取的人数并不多。就如第二期招生时,在录取的 200名学员中最后只招了70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要强调的是项目的质量而非数量,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因此,可以说我们是不以赢利为第一目的。”
自前几年安然、世界通讯公司等一系列会计及公司管制丑闻爆发后,随着一个个市场神话的破灭.如何维护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成为业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努力提高高层次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据悉,无论是2001年亲笔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校训,还是2002年参加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不做假账”一直是朱镕基总理对会计业应对“诚信危机”的殷切期望。因此,学院一直以来把“不做假账”的职业操守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点,把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国CFO作为最终目标。
在问及CEO们究竟需要怎样的CFO这个问题时,夏院长说道,学院作为财政部“CFO能力框架研究”项目的承担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全国调研,在大量访谈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CEO们迫切需要战略型的CFO,战略型CFO的理念是成为公司的经营伙伴,更多地参与公司战略,42.4%的CEO希望CFO能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战略型CFO是公司价值管理的中枢,他们以股东价值或公司价值创造为出发点,识别价值链,进行价值基础管理。在专业基础方面,他们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并需不断更新。但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不是CFO能力的全部,战略型CFO更需要软性技能,如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行业知识则是必备要素。
而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到人才差异化的重要性,与其一窝蜂地都去学MBA的课程,还不如找一项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学习,这也是许多学员选择就读EMPAcc项目的因素之一。上海家化公司财务副总监詹强女士就认为,在2002年MBA盛行的时候,她没有选择去读 MBA而是选择EMPAcc这个项目,看重的就是它能体现出人才的差异化,因为它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当代中国的CFO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深谙海内外市场经济和国际商务的规则,善于制订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且切实执行。而EMPAcc项目的推出,不仅为参加学习的学员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