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刘颂 摄影:傅秋莲)9月10日晚,教研部贺学会教授为EMPAcc11期同学开办了一期行为金融学的讲座。
如何在一个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把握投资方向?市场如何应该投资人的决策?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成功的投资人?
如果你试图寻找上诉问题的答案,那么就不该错过9月10日晚间贺教授对EMPAcc学员做的这次讲座。如果你对上诉问题不感兴趣,但是想了解一下金融市场,那么贺教授的讲座依然是很好的选择。十一期的很多同学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走进教室,聆听贺教授的讲座。
20世纪以来,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行为都已经脱胎了古典经济学的数学思辨,现代经济学已经成为多学科的交叉,人文学科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范围。这其中,对人的心理的研究尤为突出,因为经济行为就是人的行为,个人作为经济行为的参与者和经济结果的最终作用方,其气质、性格对经济的影响都不应该被忽视。行为金融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并俨然成为研究金融与市场的一门显学。
贺教授的讲座说明,有效市场在经济行为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不合适。市场在很多时候表现为无效的。例如,强势公司和弱势公司的经济表现在短期内可以持续,但是在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段里面,则可能出现强弱转化。市场对资源和资金的配置也不会完全表现为合理。
市场中的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古典经济学很少关注单个的个体,只是先验的假设市场中的人是理性人。因此,在古典经济学中,不需要特别考虑人。但是这样的明显出脱于西方经典政治学的先验假设已经遭遇到了来自市场的挑战。例如,如何看待股市崩盘时人们的恐慌性抛售。心理试验也表明,人的理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问题的设置。同样的表意,如果用不同的问题形式来展现,人们的回答会显得在逻辑上不一致,风险的偏好也会随着收益的既定基础而出现波动。
贺教授用很生动的示例和理论语言的结合把一个理论前沿的问题讲述的深入浅出,大家在学习到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之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投资市场有一种更为新颖的视角。这对于指导大家今后的投资和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