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5年间,全世界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人谋不臧的公司治理问题已经被确认是这些危机的重要成因,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持续百年辉煌,而有的企业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很快就人亡政息?经济周期和企业的战略选择固然对此有重大影响,然而一个更为中肯的解释则恐怕要从企业的内部结构中去探寻。
范博宏教授长期关注新兴市场的企业治理问题,今年4月,他为EMPAcc十一期的学员开设《公司治理》课程,通过理论研究和比较香港和大陆公司的治理实践中的各种案例,来为大家开启研究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大门。
范教授首先比较了家族企业同股份制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30多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它们的治理问题也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重视。家族经营的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益处,又带来了什么风险?范教授认为,全面的分析香港的企业家族就能看到,创业者的苦心经营和理念的维系对于一个企业的长久繁荣是非常重要的,传承长久的家族企业更为注重的家族无形资产和无形价值的继承,而不是有形价值的继承。无形价值和无形财产开枝散叶,越来越多;而有形资产越争越少。为了说明这个原理,范教授例举了台湾台塑的发展和香港澳博的发展。前者在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带领下成为台湾最大的企业,而第二代的家族成员很好的继承了上一辈的经营理念,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新空间。而澳博作为澳门的博彩巨头却深陷财产风波,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充满变数。
范教授还比较了所有权结构和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在管理层的激励问题上不同的手段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范教授介绍了西方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而学员中国有企业的代表则分析了国内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的成果。教学互动中增进了认识。
范教授的课程既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TVB大剧,又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创业史。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个冰冷冷数字都幻变为企业兴衰的历程和人生悲喜剧,在这一幕幕的悲剧喜剧中,人们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