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我就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工厂做应收会计。白天忙工作,晚上到夜大学习会计。”1987年年末,一个极为平凡的开端。
态度决定一切,二十五年来,崔改梅坚守财务岗位,边学边干,如今已是国药控股山西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崔改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太原卫生材料厂财务科做应收会计,“当时还是计划经济,财务写一个托收承付,款就回来了,很少需要业务员去催款等等。自己专业上有所欠缺,需要业余时间学习,工作中态度很好,很努力。对于应收账款对账,每年末,我都会在寄给客户的账目后附上一封信,感谢他们的信任,并把回款、尾差都说明清楚,并希望能在12月底前到账。每年如此,账目核对一分不差。”
1992年,崔改梅出任财务科科长。在刚上任的时候,这位26岁的年轻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工作经验不足,管理经验缺乏,为此还少不了背后掉眼泪。为此,我常常去请教已经退休的总会计师王常相,他从专业角度来完善我的决定。在外界,又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刚和银行、财政、税务打交道那会,我一说话就脸红。冯玉梅厂长就教我如何沟通、表达。“领导的言传身教、自己的领悟提高,崔改梅一步步走向成熟。
“对我来说,在太原卫生材料厂的经历是决定性的。从内部管理,到外部沟通协调,自己有了跳跃性的成长。当时,自己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下班,然后到夜大上课到10点,体重只有八十斤。1998年,她被山西省财政厅评为先进管理个人。
2002年,崔改梅进入山西省医药公司,后任财务部副部长,期间努力考取了高级会计师,也学习到大商业医药公司集团化财务管理的雏形,经历了同北京双鹤药业合作的评估审计整合工作。四年后,经师傅推荐进入国药控股山西有限公司。“国药控股上海总部的服务及管控非常好,上海人的精明名不虚传。“崔改梅很是感慨。作为财务总监,她是上海总部委派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个月都要到上海来开会、培训。
“以前,财务比较注重核算和日常管理,现在总部不断地在强调管控、服务、文化认同。我们每次在总部培训完之后,就回山西公司再召集子公司培训,把国药的系统、文化传导到每一层。今年年初,总部要求全国财务已经上了ERP系统,下一步业务系统也要上线,这将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管控公司以及规避风险。“
“在内部管理上,我们每年9月份编制次年的财务预算与经营预算,其中的各项指标达成情况,总部每个月都会召开例会进行对标,整改落实,包括销售回款率、应收应付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运营周期、退货率、红线应收等等。”说起国药控股的财务管控,崔改梅如数家珍。“我们山西作为北区,回款状况不太好,总部设定有应收红线,我们每月下达各部门超红线客户,督促及时调整。”
“山西一共有八家分子公司,一开始我还怕自己管不过来,但是在总部的信息系统支持下,现在运行下来还挺完美的。这应该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好的一个平台。“崔改梅说。最让她感到自豪的则是筹建各地市分子公司的过程。“在制定流程的时候,我提前半年就和总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同行请教、学习。比如网银收支两条线,信息系统的关键控制点搭建,以省为单位集团型信息管控思路的建立。这些都是基础,后面的许多想法才能得以成为现实。”现在,她都是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控制。
这些都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现在我们山西共有二十几位财务人员,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待遇不太高,但是我们会组织很多培训,也鼓励大家参加网上高级会计师的学习、CPA考试。 “崔改梅认为,这些年轻人都是一张白纸,在自己手下,如何带领他们走向成熟,责任重大。
作为财务总监,她自觉还需要更多在地参与公司战略、投资、风险控制等。“根据总部委派,我们是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还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她就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项目学习。“李扣庆院长的公司战略、李庆琦教授的统计与决策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堂课都没误。我会继续努力,坚守自己喜欢的财务职业,执着于自己喜欢的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