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傅秋莲 通讯:刘颂)一个企业的管理纷繁复杂,对于一个企业领导层的财务总监来说,如何从无穷无尽的日常工作中提炼有用的信息,改善管理质量,其任务不仅仅是做出漂亮的财务报表这么简单。2012年11月23-26日,EMPAcc13期的学员们回到母校聆听来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扣庆院长和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杨丹青院长的课程,学习如何从财务和公司战略管理的角度改进公司管理质量。
在十月的课程中,学员对这两门课程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本月的课程既对这两门课做了很好的总结,同时也意味着第一个学期的课程顺利收官。
李院长的课程衔接着实务和理论。他举例自己在外地考察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事情:一个当地的企业家告诉他,他们公司的战略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这个例子一说出,教室里的同学们不禁一片莞尔。确实,“什么赚钱做什么”看起来无可挑剔,而实际上却什么都没说。在李院长的课程上,同学们了解到,制定一个公司的战略,必须具有课操作性,必须立足于公司既有的业绩。类似“什么赚钱做什么”这样的思维是一种冲动的投资狂热和盲目跟风。抱着这样思维的企业不仅后知后觉,而且后续发展也是危险的。在关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李院长着重分析到,现今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何建立公司自己的价值主张和分销渠道,如何区分消费目标群体,如何维护客户关系,如何实现价值配置和核心能力。这些都是使自己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在战略管理中的最重要一环就是战略的执行。李院长解释到,一个伟大战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行。这需要战略制定者在对自身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进行理性翔实的分析,积极沟通,运用战略实施的杠杆,并在不断调整中接近自己的目标。李院长在理论阐述之余,还要求每个学习组选定一个公司和领域,做一个关于公司战略方面的案例分析,各个小组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充分准备,分别在新能源,房地产,矿产等领域选定企业做了分析。大家对案例都进行了踊跃的讨论。
相比李院长的课程专注于财务总监作为企业领导层的思考,杨教授的课程更专注于财务总监作为财务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她的《财务报告比较》是一门信息量很大的课程。在课上,她集中比较了美国,中国和欧洲在制作财务报告上的不同标准。她的课程娓娓道来,她首先解释了各个国家采用不同会计准则的原因,这其中有法律起源的因素,也有各国企业融资环境不同的因素。因为会计准则的各相差异,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最佳的投资组合,外国资本市场很难精准的评价本国公司的业绩,而银行也很难对外国公司进行精确的评估。因此,了解各个国家在会计准则上的异同,并在这种差异性之间寻找投资和工作的亮点则是区分优秀财务总监的平庸财务总监的关键。杨教授的课程旁征博引,她把各种枯燥的规定条文同生动的案例相结合,同学们反响十分热烈。
课程之余,EMPAcc还举办了一次讲座和羽毛球比赛。度过了丰富的周末。本月课程结束之后,EMPAcc13期第一学期的课程告一段落,同学们期待着明年春天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