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今天,人们注重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充实,更重要的是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与和谐。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精神性疾病将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压力和心理问题造成的损失将耗费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家大企业,已有80%以上设置了EAP(员工帮助计划),帮助员工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
关注员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从心理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在沟通、职业心理健康、人际冲突和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如何建立一套先进、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解决企业面临的心理困境呢?
带着对类似问题的思考,EMPAcc项目办公室荣幸地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易凌峰教授,于2013年11月16日晚,给在校的同学开设了一场题为《管理者的心理修行》的专题讲座,小小的马蹄形教室座无虚席。
易老师从提升心理资本、修行性格和拓展情商三个方面展开这一话题。
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也就是所谓的心理资本。有研究表明,公司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 多万美元的收入。由此可见,企业应注重培养员工努力、成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乐观、阳光、向上的心态,以及从逆境、冲突、失败、责任和压力中迅速恢复的心理能力的韧性,以此提升企业效能。
在性格修行方面,易老师举例曾国藩的生平事迹,说明为人要上善若水,做事要止于至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则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坚持和谦虚的个性两方面的性格特征。
在拓展情商方面,易老师从如何认识情绪、控制情绪和创造情绪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介绍。认识情绪,即要具备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并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控制情绪,即要学会使用“情绪柔道”,学会转移冲突事件或话题,用积极的情绪对抗消极的情绪,以赞美来消除对立。所谓的创造情绪,即创造“涌流”,是创造一种高度的感觉状态,一种无我的时刻,此时的大脑运行效益达到最高峰。
易老师说,在竞争越发激烈,压力愈发强大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要学会心理的修行,“将心灵中良好的状态培育出来,提升精神境界,改进人际关系”,认真地活好当下,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幸福人生。
短短的三个小时,同学们意犹未尽。这是掌声和笑声不断的三个小时,是充满人生智慧的三个小时,也是涤荡心灵的三个小时。(撰稿、摄影:傅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