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篇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在全球大学QS的排名名列前30强,可见师资学术造诣之深厚。而配备给EMPAcc项目任课的教授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科毕业于清华、北大、复旦以及台湾著名高校,之后又在北美获得博士学位的资深学者。毋庸置疑,这样一批教授既是有深厚学术功底,又深谙中西方文化及市场差异。师从这样的学者们,想不国际化都难。
EMPAcc15期班香港住读周课堂掠影
港中大每天有各种讲座和Seminar,学校都会发送邮件到同学的私人邮箱,感兴趣的话可以进行报名,如果是全天性的Seminar,还会提供相当丰盛的自助午餐。Seminar的主讲一般都是各个学界的大牛,会让人感受到令人震撼的学术氛围。
话说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住读周期间,每天上课都配备两名不同的本科志愿者,院方希望EMPAccer都有机会和港中大的本科生双方深入交流,交谈中会发现这里大牛大概比想象的还要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们并不是一心只会埋头读书的“呆学霸”,相反以他们接收到更为开放且融合过的中西方文化,他们的视角更为宽广、思维更加独特。而且在中大的校园里,你会发现运用国语、英语、粤语三种语言来回切换的学生数不胜数。身处这样的校园氛围内,各种能力水平也会不断上升。
校园篇
香港中文大学在港校中占地面积最大,风景也绝佳,曾被评为“亚洲最美校园”。港中大依山傍海,所以有时候与其说是在逛校园,不如说是在健身爬山和看海景。和国内很多高校里来往穿梭的自行车场景不一样的是,港中大为学生免费提供免费大巴来往于各个学院或书院。
校园内各种风格的图书馆,临海的健身房,每个食堂都有味道丰富的下午茶,师生们可以在各个空阔的场地看到live音乐会,学生会的拉票活动。走在校园里,你感受到浓厚的“港式青春不散场”。
笔者就读的本科院校只有一个食堂,所以很多时候就跑到校园外的“黑暗料理街”填肚子。美国高校的食堂提供的口味多为西方人爱吃的汉堡薯条,吃后则能感受到卡路里在身体里游走。而港中大二十多个食堂,加上各种咖啡、小吃,以及每个食堂自己的特色美味和下午茶达三十余家,食物的价位也都很学生平民化,至少比在学校外面吃便宜一半。所以带着一枚吃货的心去读港中大也是极好的。
各式美食
各式餐厅
综上,在CUHK你可以徒步翻山越岭;也可以自习到夜色温柔等大巴缓缓而至;可以品味舌尖上的港味;也能够一睹异域风情。难怪在校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在香港中文大学都难以热爱生活的话,一定非常人间失格吧。”
校园大巴
参观篇
此次学习住读周,校方还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参观立法会的环节。总所周知,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等。在立法会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参观了会议厅的公众席、历史长廊、教育廊等,当天会议室3正在召开交通事务委员会会议,讨论有关轮渡服务现行牌照中期检讨及方便残疾人士使用的公共交通服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Q&A环节,同学们询问了很多关于香港如何立法、立法会会员的如何选举等问题,香港的发展也牵动着EMPAccer。
参观立法会
住读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与父校的情谊是一辈子的。七天的行程弥足珍贵,父校行将永远铭记于EMPAcc15期班的同学心中。
“天人合一”景点同学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