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作为刚申请入学的新生,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首先,我想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为我们在坐求学的各位提供了一个接受后续教育机会;其次,我要向已经完成学业的学长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这里,我将与来自不同行业的同学们一起走过两年的光阴。我相信,未来的两年,我们不仅会从老师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将会在学习中、在思想碰撞中分享彼此的收获与成长。
我想,未来两年的学习将会帮助我们解答很多问题。
关于财务总监的职能,有位上市公司董事长,曾经很形象地将其定义为六个字:找钱、花钱、分钱。那么,财务总监真正职能是什么,在一家上市公司中他履行了哪些管理者的职能?怎样的财务总监才是称职的?答案,将在未来两年的学习中。
近期资本市场热剧不断:一会儿是“宝万之争”,让人不禁想起十年前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与秦晓之争”,剧情那么酷似,人性的弱点暴露地那么彻底,万科停牌半年后开盘一路下跌,监管部门急了,于是各打五十大板,股票开始止跌了;一会儿又是已被判死刑的“欣泰电气”经历连续跌停后突然一天一字涨停,吓坏了监管部门,于是纷纷告示不要买了,而且只能到证券公司柜台买了,好像监管部门真是散户的保护神似的。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科学、合理的,什么的市场监管环境才能保证市场主体交易是公平、公正的?答案,将在未来两年的学习中。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风声水起。许多上市公司脱实向虚,并购花样层出不穷,不仅有某影视上市公司超溢价收购其旗下导演成立不久(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公司,而且在“互联网+”的感召下,大量实体开始玩起了互联网、大数据等跨界并购,并美其名曰“转型”、转变增长方式。于是,监管部门又忙起来了,对去年以来进行过重大资产重组的项目要全面体检,导致某影视上市公司欲收购其旗下演员刚成立的公司却被叫停。他们很忙、也很辛苦。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并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交易结构安排的真实动机是什么?如何在并购中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想,在未来两年的学习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当然,未来两年的学习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例如,同样的市场交易行为,监管部门一会儿放行,一会儿叫停,市场经济需要监管部门如何行使职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在未来两年,我们还找不到答案,但我相信,两年的学习总能教会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指引我们向着真理前进。
我还有太多类似的疑惑,譬如,举国上下的“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把我们引向何处?为什么阿里巴巴出现在中国而不是美国?这些不断涌现的问题,让已进不惑而知天命之年的我,想到了学习,这就是我申请参与EMPAcc项目学习的原因。
最后,再次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为我们各位搭建了如此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祝学长们毕业快乐!
谢谢大家!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