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句话特别流行,叫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好多青年人在这句话的感召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抛开现实,然后向着理想奔跑。
如果你已经到了四十岁,你还会这样选择吗?
四十岁,不惑之年,一个人应该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熟悉的圈子、固定的生活规律。这种生活虽然听起来缺乏激情,但其实却是充满了安稳的幸福感。这个时候,让你舍弃这些,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你的回答是什么?
郑凌云给出的答案是,“勇敢地去接受挑战”。
一纸调令,一个转折
年届不惑之时,郑凌云接到了宁波银行总行的一纸调令。他从总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的位置调到了总行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的位置上。
这封调令的到来让郑凌云感到有些突然。
“我本身是学金融学出身的,在进入宁波银行之前,先后在券商、投资公司,还有央行广州分行做过,但还真没有专门从事过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郑凌云笑着回忆说,“所以,现在回想起来,真感觉这是命运和我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让我在年届不惑之时重新归零。”
虽然有一句话叫“金融财务不分家”,但是这种跨学科的工作调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绝非易事。
离开自己熟悉的金融领域,踏进陌生的财务专业,郑凌云深知,要想在新领域有所作为,除了自己刻苦学习之外别无他法——当看到CPA考场上自己身边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时,这种紧迫感更强烈了。
在已经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后,郑凌云又将他的学习触角伸向了财务领域。“这几年过得比较辛苦,因为我相当于是半路出家,所以要加速补课。这些年先后考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书拿到手之后,又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学习,先把专业知识补起来。”郑凌云回忆道。
除了专业知识外,业务实践也是郑凌云重点补强的目标。“对于业务实践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多向别人请教——可以跟同事请教,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也可以向同行请教,因为他们有许多先进的做法值得我去学习;还可以向咨询公司请教,因为他们的视野很开阔,接触的案例更多。当然,我们的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外资行在银行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做法跟我们内资行不一样,其中一些好的做法,我也会拿来借鉴。总而言之,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业务实践,只有多学习,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财务人要成为“两个专家”
在经历了几年的学习和探索之后,郑凌云对于财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郑凌云看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财务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财务部门一定要发挥财务专业的价值,当好内当家,促进各条线业务做大做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郑凌云认为,财务部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部门,而是一个“很综合”的部门,因为财务必须跟各个业务条线打交道。
“财务部门在银行整体的组织架构中担负着沟通协调的功能,需要从整个银行层面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这个很重要。因为每个业务条线一般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从自己本位考虑问题,但财务部门不一样,财务要从全行的角度来思考资源怎么分配、业务怎么把控。”郑凌云解释道,“所以,在公司内部,财务要起到融合剂的作用。该出头就出头,该妥协就妥协,该协调就协调。”
除了做好内当家之外,财务部门还要担负起对外沟通的重任。
“现在时常会有一些机构投资者来公司调研,而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财务部门应该将企业的情况客观全面地展示给投资者,让投资者了解真实的银行是什么样的,从而让他们对宁波银行的经营充满信心。”
财务职能的转变决定了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其实挺难的。因为财务人员既要做跟数据打交道这样的很微观的事情,又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审视整个企业的运营。所以,我一直提倡财务人要做到‘业财融合’,要做两个专家,一个是财务专家,一个是业务专家。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成为业务发展的伙伴,成为决策者的重要智囊。”
“半路出家”的优势
虽然在四十岁的年纪跨进一个陌生的领域对于郑凌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是,过往在不同行业任职的工作经历,又让他拥有了其它财务科班出身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我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岗位上都工作过,也有过在德国、英国学习工作的经历,所以和其他人比起来,视野相对来说会更开阔一些。而且,正是得益于这些经历,我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我觉得这些经历和思维方式看起来跟财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实对财务提升是有非常有帮助的。”
郑凌云的话不无道理。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等已经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转变思维方式、开阔视野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互联网给银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银行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而且一定要让自己的思想认识站在财务领域的最前沿。”郑凌云表示,“对于一些新的理念,包括共享、去中心化、重视客户体验等等,财务人员一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实际上,宁波银行的财务部门已经在转型的路上大踏步迈进了。
以时下流行的大数据为例。宁波银行财务部门专门设置了一个数据管理部,主要职能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有效的前提下,从银行系统海量的数据中充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大数据对于银行的营销、风控等都非常重要。但是,由于银行的数据量很大,数据要素也很多,而且由于客户信息更新比较快,所以数据的更新周期也比较短,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就是整个大数据工作的关键,也是下游数据挖掘的基础。所以,我们财务部门也花了很多心血在上面。”郑凌云总结道,“对于数据管理部门,我们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把数据质量把控好,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就是把数据通过报表的方式和其它部门进行共享,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挖掘和分析。”
学习,让眼界更开阔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后,郑凌云已经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财务人。但即便这样,郑凌云一直没有放松过自己对于学习追求。
“这和宁波银行的工作氛围有关系。宁波银行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银行。在职位调整方面,只要你有能力并且能做出业绩,那你就能够晋升。相反,如果你占住了一个位置,但却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那对不起,请你让贤。”郑凌云说,“这样一来,整个银行上下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除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外,管理层勤奋敬业的精神也为郑凌云树立了一个标杆。
“我们董事长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办公室上班,是个非常勤奋的人。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每天看报表的习惯。而且他还是财政部财科所早年的研究生,所以,他对数字的敏感度非常高,提出来的问题都非常专业。这对我来讲也算是一种压力吧!所以,我只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地去学习,去进步。”
对于EMPAcc的课程,郑凌云有着自己的期望。他说,除了希望在这里学到更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想将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开阔。
“人都一样,在一个行业工作久了之后,视野会变得狭窄。这时候就需要敞开心胸,让新的事物填补进来。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EMPAcc课程,我就是想通过向高水平的老师学习,向来自不同领域的同学学习,来让自己的眼界变得开阔一点。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的期望已经达到了,可以说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