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财务领域打拼了将近三十年的老兵,胡军依然保持着非常开放的学习心态。他说,自己之所以一直奔波在学习的道路上,是因为自己心底里一直保持着那份危机感——财务会计领域的快速变革一直在进行,任何一个财务人都没有止步不前的理由。
就像已逝的乔布斯留给世界的那句经典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所说的那样,胡军现在依然保持着“如饥似渴,抱朴守拙”的状态,用行动诠释着一个财务人应有的学习探索精神。
初入职场便遇上大变革
199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胡军被分配到上海水泥厂财务处工作。
说来也巧,胡军初入职场的那几年正是我国会计事业从增减记账法向借贷记账法转折最为猛烈的几年。
由于在大学里学的都是增减记账法,而当时的上海水泥厂已经开始试行借贷记账法了,所以,这给胡军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不过,好在胡军接受能力强,学习新知识比较快。所以,在自己的勤学苦练下,胡军顺利地迈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坎。
在大变革风起云涌的90年代初,好像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激荡的状态中。会计界也是这样。从增减记账法到借贷记账法的变革只是开始,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胡军又先后经历了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实行等许多中国会计界里程碑式的事件。
“应该说,我是一个中国会计变革的见证者。在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洪流中,我以一个财务一线从业人员的身份亲身经历了其中的每一步。”胡军笑着说。
回忆起自己从业之初的经历,胡军最为“庆幸”地是自己遇到了当时其他财务会计工作者很少能够遇到的机会——在实践工作中接触国外会计制度。
1994年,上海市水泥厂作为中外合资的试点企业,引进了港资作为股东。此后,上海市水泥厂更名为“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内资和港资各占50%的股份。
“自从水泥厂改制成合资企业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顿时开阔了许多。除了国内的会计制度以外,我也开始接触国际会计准则。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认识到了中外会计制度的差距。当时感受最直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家有现金流量表,而我们只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表。”胡军回忆道。
在认识到国内外会计水平的巨大差异后,胡军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知识,弥补自己的知识局限。刻苦学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那几年的拼搏为胡军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知识储备一起上升的还有胡军的职位,由于勤奋好学,而且平时工作成绩出色,胡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出纳被提拔为公司的会计主管。
当时的胡军可谓意气风发,年纪轻轻就被提拔为整个公司的财务骨干,如果按照这个步骤走下去,那胡军的前途可谓不可限量。
但是在与国外会计制度的接触过程中,胡军深深地迷上了对于更先进的会计制度的探索。1998年,胡军下定决心,辞掉了在上海联合水泥公司的工作,进入到一家香港独资的公司做财务经理,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先进的国际会计制度。
“当时那家港资公司虽然在规模上远远没有联合水泥公司那么大,但是它的会计工作流程却非常规范,而且它当时执行的是百分之百的国际会计准则,所以,我当时在那家公司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胡军回忆道,“除了会计实践方面的历练外,当时还有一个比较吸引我的地方是,在那家公司我第一次在一家公司的财务条线上独当一面,这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港资公司的工作经历,让胡军深深地感受到了财务对于一家现代企业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自己之前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记账”的职能角色,但是在那家港资公司,胡军亲身感受到了会计的管理职能。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财务可以指导业务,可以做管理,可以为公司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胡军笑着说。
大众公用的拼搏岁月
2000年,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港企职业经理人生涯后,胡军进入到大众公用公司工作。谈及当初加入大众公用的初衷,胡军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大众公用是一家非常规范的上市公司。”
如果你是一个股民,那你一定听说过“老八股”的说法,而在“老八股”之后,全国第九家实现上市的企业就是大众公用。
自从1993年上市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大众公用公司已经形成了涵盖出租车业务、燃气业务、环保业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四大板块的大型集团企业。
作为一名如今已经入职17年的“老员工”,胡军援引董事长杨国平经常说的一句话来诠释大众公用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在胡军看来,正是这八个字成就了如今的大众公用,而且,这八个字都与财务息息相关。
据胡军介绍“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员工”、“客户”和“股东”三者所形成的闭环。“其实大众公用这个名字中的‘众’就是指‘员工’、‘客户’和‘股东’这三个‘人’。”
“客户”和“股东”自不必说,这几乎是每家企业都最为看中的两个群体,但是对于“员工”,许多企业却常常忽视这个群体的利益。大众公用不是这样,“在我们公司,员工是非常受倚重的那个‘人’。我们董事长经常说,只有员工发展的好,公司才会好。”
大众公用一直强调要给员工以归属感和幸福感。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要为员工设计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同时也能让员工认同“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因此,一个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就成为必需的了,而在评价考核的体系设计中,财务自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实际上,大众公用作为一家共用事业的服务商已经将“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外延到了整个社会——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大众公用都在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着社会责任,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董事长第一时间带头为震区捐款,此外,我们公司旗下的物流平台也完全免费为震区输送救灾物资。而在震区的重建工作方面,我们公司捐资一千多万,为汶川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中学。”
“创新发展”是大众公用公司文化的另外一个精髓。长期以来,外界对于从事公用事业的公司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类公司从事的完全是传统行业的业务,因此对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并不强。
但胡军认为,从事公用事业的公司同样需要有创新的紧迫感。胡军以出租车行业为例,他表示,目前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改变着整个行业的格局,而传统企业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的话,很可能就会被颠覆。
“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增强我们的危机感,催促着我们更快地向互联网信息时代靠拢。现在,我们大众公用公司也在推进诸如手机APP订车服务这样的业务。”胡军解释道。
燃气行业是大众公用公司另外一个着力创新的领域。
“燃气行业是一个最典型的公用事业,但是在这个行业中同样有很多我们可以去挖掘的潜力,香港燃气行业的发展状况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据胡军介绍,现在香港燃气行业的公司已经实现4G无线抄表了,而上海目前还处在人工抄表+买卡充值的阶段。
“现在的抄表模式比较原始,每到抄表日,我们就会派抄表员上用户家去抄表,而如果见不到人,我们就会在门口大堂贴一个纸条,上面把你这个月或者是这两个月的用气量写上。”胡军介绍道。
这种人工抄表的模式弊端非常明显。“人工抄表对于用户来说是件挺麻烦的事,对于公司来说也有很多弊端——人工抄表在计量上面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少报、多报、数据延迟上报这些现象对于我们企业管理来说都是一种成本。”胡军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把这种成本损失量化为损耗率。横向比较来看,我们现在的损耗率有11%,而采用4G无线抄表的香港燃气企业的损耗率只有2%到3%。”
面对这种巨大的差异,胡军正在大众公用内部努力推动用技术手段降低损耗率的做法。
“如果将来能够实现类似于4G无线抄表这种模式的话,那对于我们财务来说,就能更好地精准化管理了。到时候不用抄表员上门抄表,每个用户的燃气使用数据每隔几秒钟就可以把最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公司的中央处理终端。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原始数据,为以后的财务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胡军这样畅想未来的数据采集模式。
2016年最重要的两件事
回想刚刚过去的2016年,胡军对两件事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就是由财务部牵头组织的大众公用债券融资申请获得了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批准。这意味着大众公用公司将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30亿元短融券及11亿元中期票据,合计41亿元的债券。
虽然在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给出的批文上只有几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却是大众公用公司财务部人员多少个不眠之夜所付出的汗水。
发行债券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用胡军的话来说,“申请债券发行的工作量和IPO的工作量相当。”而且,大众公用提交发债申请正好赶上债券市场爆出许多“黑天鹅”违约事件的时候,因此,也就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格的审核。
“交易商协会审核的非常严,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胡军回忆道,“当时,交易商协会不仅要求我们说明公司的业务架构、资产负债等情况,还要求我们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批注。另外,对于投资者的保障措施也要一一写进发债申请书里面。”
虽然审核之严格前所未有,但是在公司财务部所有人员共同的努力下,大众公用的发债申请最终还是获得了批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但是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项任务,成功地为公司开拓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想想也挺有成就感的。”胡军笑着说。
2016年让胡军记忆深刻的第二件事是大众公用圆满完成了H股上市融资。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但对于胡军来说,这一天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一天,大众公用顺利发行了H股,实现了A+H股两地上市。
实际上,在H股上市是大众公用早就筹划的一项重要决策。据胡军介绍,早在2015年下半年,大众公用就开始了H股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之所以筹划H股上市的事宜,主要是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考虑就是,实现H股上市是大众公用“走出去”大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的油气改革步伐不断加大。油气改革的中心思想和电力改革有点类似,即“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也就是说,除了油气产业链中间管网这段仍然由政府继续控制外,在产业链的两端——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可以直接议价,减少政策手段的干预,摆脱之前层层加价的模式。
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大众公用很可能会和国外的燃气供应商直接进行谈判,而这就要求公司要在香港这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寻找一个立足点。
除了上面这个因素之外,大众公用筹划H股上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考虑。
“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我们公司也想配置一些非人民币的资产,以此来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港股的价格相对于A股来说是低估的,但是我们仍然要在H股发行股票融资的原因之一。”胡军解释道。
对于胡军来说,公司实现在H股上市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财务、信披工作在等待着他。
“发行H股以后,我感觉内地和香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相对来说,香港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更为严谨,对于信息披露的关注点也更加细致。”胡军介绍道,“整体来说,作为一家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的财务人员,工作范围要更大一些,工作要求也更严格一些。因为你不仅要熟悉内地的会计准则,还要熟悉国际的会计准则。当然,更严格的要求也意味着你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更快的提升。”
学习,一直在路上
虽然现在的胡军一人身兼数职,而且还要负责上市公司的信批、融资、内控、预决算、信息化,以及财务队伍建设等诸多的工作,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
谈及自己为何来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PAcc的课程,胡军提到了自己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段“前缘”。
“那是2006年的时候,当时财政部正在努力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大众公用作为上市公司被选为第一批使用新会计准则的公司。”胡军回忆道,“当时财政部为了更好地推广新的会计准则,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几期培训班,而我作为大众公用的财务代表也参加了此次培训计划。”
直到现在胡军还能想起当时培训的场景,“好多个财政部的司长都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给我们培训,我们当时也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学习干劲很足。”
正是从2006年的这次培训开始,胡军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之后,他又陆陆续续地参加了多期培训班,并且在2015年八月正式加入了EMPAcc的大家庭。
“首先要说的一点是,能够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EMPAcc课程,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各界的精英。能够听到资深讲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够和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一起探讨问题,真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胡军笑着说道,“实际上,我之所以报名参加咱们的EMPAcc培训项目,主要是因为我感觉自己遇到了新的挑战——之前我们做工作主要是凭经验,但是随着会计的飞速发展,这种工作模式会遇到瓶颈。尤其是自从公司完成H股上市之后,我越来越觉得光靠碎片化的经验来工作是不行的,要想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就一定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咱们的EMPAcc项目正好是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不仅能够为学员提供良好的知识技能培训,还能追踪香港以及国际上最新的会计潮流,这对于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持续不断地学习动力来源于脑海里一直存在的危机感。在财务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三十年之后,胡军依然对于财务发展的大趋势怀有敬畏之心。
“在未来,财务这个行业肯定是会不断发展的,那些程序化、流程固化的工作内容很可能会被电脑所替代。所以,财务人员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胡军说道,“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财务人员将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是未来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转向财务管理方面。未来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将不再只是回溯过去所发生的内容,而是更侧重实时控制和未来规划。总体来说,在未来,只有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智慧援助的财务人员才是合格的财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