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每个公司经营管理者都会思考的问题,是将挣得的利润分红给股东还是选择保留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资本市场上多种多样的投资方式该如何选择?许多经营管理者往往会纠结这些问题。在港中大-上国会EMPAcc《公司财务》的课堂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郝嘉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切入,以投资方式的选择、代理问题的产生、企业兼并及收购等方面为主题,为学员们介绍了资本市场的公司金融理论以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及改良。

郝嘉教授
ETF基金
ETF是一个缩写,第一个字母代表交易所(exchange),第二个字母代表交易型(traded),第三个字母代表基金(funds)。ETF基金是一个创新工具,往往被很多机构所采用,但是很多个人投资者对ETF基金的交易机制还不是很了解。ETF基金是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第一手买家(创设者)一般是认证的投资机构,比如证券公司、大的机构投资者,这些买家可以拿一篮子的股票(品种和比例由基金公司约定,在刚开始发行的时候,也可以拿现金)换回ETF基金份额。当然这些认证的机构,也可以拿ETF基金份额去换回一篮子股票。他们为什么要换这些ETF基金呢?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他们判断,持有这个基金份额,会带来收益。另外一种可能性,他们可以把这个份额转卖给其他投资者,类似于先批发采购,然后再零售。
这里面就有所谓的套利机会,我们知道基金都有一个净值,是由基金持有的所有股票的价格决定的,ETF是基金,它的净值也是由其持有的一篮子股票的价格决定的,这个净值,也是换回ETF基金份额的成本。而ETF基金是可以直接交易的品种,它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决定的。这样,同样的东西,有两种价格的形成机制,就很容易产生两个价格不一致的情况。就是ETF基金的交易价格和净值发生偏离。当交易价格高,净值低的时候,这些“批发商”们,会买一篮子股票去“采购”ETF基金份额,同时把份额零售给其它投资者,实现低买高卖的无风险套利。反之,如果交易价格比净值低,聪明的你一定能想到,从市场上“收购”ETF基金份额,然后从基金公司那里换回股票出售,也能赚钱。这样的套利机会一旦出现,就会被市场上众多的机构所利用,直到ETF的价格和净值非常接近,无利可图为止。
与传统基金产品相比,ETF基金具有交易成本低(和买卖股票一样)、有效跟踪指数(不象封闭式基金有很大的折价)、流动性好(有做市商机制和套利盘),而且非常透明(严格复制指数)的优点。
代理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公司治理开始,经过了近30年的探索,已经在理论上逐渐得到完善,但是仍需在实践中寻求一条优化公司治理的途径。而委托-代理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势必影响着治理的效果,所以针对委托代理问题,若能有效减少代理问题也就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效果。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研究的是公司制度安排的问题。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厉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
(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
(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集合所有权与管理权一体的管理方式变得力不从心,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就出现了以经理人为代表的中间人。而实质上,在现代的公司组织结构中,公司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之间以及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都有这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当委托人赋予代理人一定的权力,并要求 其执行相应的责任时,委托代理制就形成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公司股东、管理当局、债权人、小股东及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针对委托代理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应对策略之一,郝嘉教授向学员列举和分享了资本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激励工具,例如股票期权、现金股票增值权等,学员们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以实务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惠普-康柏:并购决定
关于企业并购理论,郝嘉教授选择了惠普-康柏的案例进行讨论。这个案例的经典之处在于,在IT 界的并购中,最常见的是并购那些从事与本公司业务无关的公司,以此获得自己的稀缺资源。而惠普的并购恰恰没有遵循这个原则。在新公司的四个部中,有三个双方基本重合。两公司的产品也基本重合,如果康柏品牌消失,将造成惠普乃至IT 业渠道的总崩溃。
并购动因方面,学员们提供了许多自己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规模效益、市场份额以及协同效应以及代理成本这些考虑因素。一位学员提出,重组后,新惠普公司将精简机构,不仅提高了组织的运作效率,同时也节省营运费用。并购的成功实现,使新惠普公司将有能力在低端服务器、PC 机、打印机等市场上实行专业化分工运作,从而断提高各自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克服长期以来两个公司在多个领域里同时兼顾的弊端,通过专业分工来应付日趋激烈的价格战,这一点激发了大家的讨论热情。还有学员提出生产要素互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组成功后,两公司将设计、制造、销售领域中的众多优点集中到一个产品中,在原来的销售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其销售的业绩必然会有很大的改观。另外两个公司原来的互联网带宽也可以兼容使用,这样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