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马蹄形教室里,一只龇牙咧嘴的潮玩Labubu公仔静静立在教材旁,它的主人——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王女士正与同学讨论着ESG报告中的可持续价值评估。这看似矛盾的场景,却揭示了当下中国精英阶层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专业高度与情感消费的共生共鸣。
双星诞生
专业殿堂与潮流艺术的轨迹
2002年,当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手打造中国首个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项目(以下简称EMPAcc项目)时,远在香港的艺术家龙家升还未创造出那个长着獠牙却纯真的森林精灵Labubu。二十余年后,这两个本无交集的品牌各自成为领域的标杆。
EMPAcc的精英殿堂
金字塔尖定位:作为中国首创,至今唯一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项目,EMPAcc要求申请人具备“不少于7年工作经验+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CPA等专业会计资格”证书,学员平均年龄39岁,平均管理年限达11年。
三证价值体系:毕业生同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留服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等同于国内双证)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构建起财会界的黄金通行证。
知识投资:两年学费背后是香港中文大学北美博士师资与中国实务精英联合授课的顶级配置,课程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金融与财务、企业战略、公司治理五大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Labubu的情感革命
反叛的美学符号:龙家升创作的Labubu以邪魅外表包裹纯真内核,恰如《哪吒2》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精神,成为Z世代对抗主流审美的情感出口
拍卖场的疯狂:2025年一只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成交,将潮玩推向金融化争议漩涡,被质疑为“当代郁金香泡沫”
情绪刚需经济:在Labubu二手市场溢价数十倍的狂热中,年轻人为“圈层归属感”和“情感投射”买单,形成与父辈“效用至上”完全不同的消费哲学。
深层联结
专业与潮流的共生密码
EMPAcc与Labubu共享着惊人的精神内核:
专业主义的极致表达
EMPAcc学员中2/3持有CPA等专业资格证书,他们用持续教育突破职业天花板。
Labubu藏家为隐藏款研究概率模型,将盲盒游戏升华为数据博弈——两者都以近乎偏执的专业精神,在各自领域建立竞争壁垒。
社群经济的鲜活样本
EMPAcc校友网络覆盖1800余名财界精英,终身免费回读的Plus计划构建知识共同体。
Labubu粉丝组建“娃圈”,通过换装、摆阵创造情感联结仪式——精英人脉与兴趣社群,成为后现代社会的关系锚点。
价值重构的时代先声
EMPAcc课程植入ESG模块,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财务决策。
Labubu被基金经理重仓,女性基金经理持仓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均值。——资本正在重新定义“价值”的范畴,容纳更多元维度。
未来图景
当会计遇见潮玩的启示
在EMPAcc最近的课堂上,教授手持Labubu公仔解析认知偏差:“它的108万成交价,不就是完美锚定效应案例?”学员们在笑声中陷入沉思——当潮玩成为财务模型的分析标本,专业与潮流的边界已然消融。
而在上海某基金办公室里,交易员在Labubu摆阵旁研读EMPAcc课程大纲,屏幕上是泡泡玛特最新财报。“我想弄懂,”她笑着说,“如何让更多人为情感付费的同时,不让公司变成郁金香。”
这或许正是双生现象的核心启示:在专业与潮流交织的新时代,最具生命力的价值创造诞生于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