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启三讲大学堂
2025年7月1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EMPAcc项目“E启三讲大学堂”活动中,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高级经理余娟以《企业出海东南亚——2025贸易新局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深度解析东南亚市场最新政策动向,揭示中企如何在美国关税壁垒与本土化挑战中寻找破局点。
市场红海
6.8亿人口的消费革命
当国内企业还在为5%的增长拼杀时,隔壁战场已悄然开启6.8亿人口红利。
“越南小家电产能翻倍,菲律宾GDP增速冲上6.0%,印尼人口逼近3亿!”
余娟的PPT数据,引发台下同学们一阵骚动。
东南亚,正成为中企出海最炙手可热的战场。这片拥有6.8亿人口的区域,年轻人口比例较高,消费需求持续爆发。印尼以2.84亿人口位居全球第四,菲律宾在ADB预测中2025年增速高达6.0%,越南制造业FDI上半年同比激增32.6%。
机遇的背面
却是刀锋般的风险
海面之下,暗礁密布。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柬埔寨、泰国税率更飙升至36%。余娟敲击PPT:“36%的关税能瞬间吞噬利润,企业生死可能就在一纸政策间。”
暗流涌动的三大致命风险:
(一)原产地规则陷阱。越南要求本地附加值达30%方可享受关税优惠,马来西亚MIDA认证严控产品原产地资格。某中国家电企业因未达标被追征15%关税,直接吞噬利润。余娟特别警示:“政策红利背后,藏着合规的致命陷阱。”
(二)政策突变黑天鹅。美越贸易谈判中,美国对越南商品加征20%关税,对转运商品征收40%关税。越南服装出口商被迫提价15%,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墨西哥案例显示,25%的关税导致中国家电企业成本激增,被迫转移产能至美墨加协定覆盖区。
(三)跨文化管理困境。印尼劳动法规定解雇补偿需达24个月薪资,某中资电子厂因未建立本地化团队,导致高管与工会冲突频发,年损失超千万美元。
破局之道
三维战略布局
面对机遇与风险的冰火两重天,余娟结合华为、Shein等案例提出了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路径。
(一)深度本地化是唯一生路。一是供应链深扎。 拥抱越南等国的本地化供应链趋势,进行实质性地深加工和本地采购,满足原产地要求,规避转口风险。二是人才本地化。 不惜成本招聘、培养、留住本地技术和管理核心人才,赋予决策权。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体系。三是合规零容错。将合规(原产地、法律、税务、劳工、环保)置于战略高度,投入专业资源,建立预警机制。
(二)构建核心竞争力。一是技术壁垒构建。 持续投入研发,掌握核心专利(尤其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冲成本压力。二是品牌突围。摆脱OEM依赖,打造自主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参考Shein进行精准本地化营销,建立消费者心智。
(三)灵活应变,分散风险。一是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动态,主要包括关税、补贴、产业政策,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二是供应链多元化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尤其是高关税国。
分享最后,余娟总结道:“东南亚的机会,只属于那些真正决心‘走进去’而非仅仅‘走出去’的企业。将供应链的根深扎进6.8亿人的土壤,用本地化团队、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铁一般的合规意识,去化解关税的刀锋,穿越政策的迷雾,才能真正分享这片热土的增长盛宴。”
出海东南亚,
是一场关于勇气、智慧和深度的远征。
红利诱人,暗礁致命。
唯有躬身入局,深扎本土者,
方能将风险淬炼为铠甲,
掘得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