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公约履约财务顾问
两年前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我们学习小组的唐倩同学发言时曾讲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那时,或许我们还在想:这条路会有多长,这件事会有多难?两年里,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忙碌的职场会议、家庭的责任、以及那似乎永无止境的 deadline。然而今天我们再次齐聚这里,结果已然明朗——我们不仅完成了那件“困难而正确的事”,更在自我超越的征途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站在今日的巅峰,回望来路,感慨万千。
此刻,我谨代表全体同学,感谢港中大与上国会两所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中西合璧的学术平台,让我们在融汇东西的学术氛围中汲取智慧、砥砺成长。更要向每一位授课教授,致以最深的感谢。你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我们诠释了何为职业精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你们的教诲如琢玉之工,让我们得以成器。
回望这两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沉淀着知识的厚度与思想的力量。还记得杨勇教授的财务会计报告,让我们站在更高角度理解报表背后的逻辑与信号;庄子力教授的现代管理会计,让成本数字变成决策的利剑;夏大慰教授的博弈论,让我们在复杂世界里学会站在对手的立场思考;杨丹青教授的财务报告比较,带我们穿越国际财务语言的边界,看到制度差异背后文化与经济的逻辑;曹颖教授的公司治理环球视野以及ESG专题,让我们理解企业不只是逐利机器,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徐若溪教授的加密货币课程紧跟前沿,讲座开设不久香港特区便颁布了《稳定币条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与全球金融趋势的紧密关联,为我们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实践奠定了前瞻性基础;江文熙教授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完整梳理了中外金融市场脉络;吴东辉教授的企业估值与分析,则让我们以新的剩余收益视角重新丈量企业价值,也伴随着考前咖啡续命、Excel表格彻夜相伴的“甜蜜”记忆;在此基础上张然教授的基本面与量化投资,用严谨的论证让我们再次相信A股;李庆琦教授的统计与决策,教会我们用数据驱动在不确定中寻找最优答案,也让我们在Word排版中练就了将字体缩至“显微镜级别”的“独门绝技”;陈亚盛教授的会计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引入了AI技术,此后刘勤教授的智能财务和数字化转型讲座,让我们窥见数字化时代的无限潜力,同时警醒我们——未来取代自己的,可能是机器人Agent;张华教授的公司财务让我们用实物期权为理论基础为老板们“拍脑袋”决策找到了依据;王琴教授的会计与公司战略用汽车的发展历史演绎企业战略的博大精深,尽管考试时也曾因讲义中找不到答案而略感窘迫;颜延教授的企业监控和法律环境警醒我们合规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感叹法律人的财务水平之高,顿生职业危机感……
16门学分课程、6门讲座与增值课,都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一次又一次打开思维边界的邀请,让我们把过去的基础和经验与未来的趋势融会贯通,将碎片化的认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今天我们拥有的不仅是“更高层次的专业能力”,更是对商业逻辑、对公司治理、甚至对数字化和AI时代的深刻理解。这两年,不仅让我们从“知道”走向“懂得”,更让我们从“专业人”成长为“思考者”。
诚然,这段旅程如果只有知识,那必将是孤独的;庆幸的是,我们还收获了同学之间最真挚的情谊。我们在深夜的机场赶最后一班航班,在异地的课堂上交换对未来的困惑;我们在案例讨论里“唇枪舌剑”,也在课后的小聚中笑谈人生。这些瞬间,铸就了我们如家人般的羁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共同经历,让我们在职场之外,拥有了另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身处何方,这份友谊将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独行快,众行远。”我们一同前行,方能抵达更远的彼岸。
毕业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全球经济仍在不确定中摇摆,AI正在重塑行业边界,治理与可持续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社会需要更具有判断力、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使命感走出校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们应以“博文约礼”的精神和“不做假账”的信念,持续汲取知识,严守伦理和职业道德底线,不断拥抱新技术,用我们的智慧和专业能力,维护商业诚信、践行并推动自身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路虽远,我们仍将砥砺前行;事虽难,我们依然勇于挑战。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勇敢追梦,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最后祝福港中大和上国会以及EMPAcc项目越办越好,祝愿各位教授、同学及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