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外貌出众之人通常能够获得命运青睐——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多的职业成功可能,更不用说与上层社会保持联系、享受着多姿多彩的社交生活了。不管喜欢与否,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出众的外表与更好的待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不管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社交生活中。
或许令人惊奇之处在于,类似规则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同样通行——金融分析师的颜值高低与他们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和股票投资建议的价值高低具有正相关性。
在资本市场中,券商和投资银行所雇用的卖方金融分析师在传播特定证券或股票的相关信息方面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帮助投资者判断某些金融产品是否值得投资。
在中国,金融分析师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超出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中国市场主要由散户投资者构成,与机构投资者相比,这类投资者更可能受到貌似“专家意见”的影响。
分析师通过各种来源获取信息,其中包括公司管理层,他们通常与管理人员建立了私人联系。与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或分析师自己开展的主要研究(如公司实地拜访或基本业务分析)相比,这类直接沟通对于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和荐股发挥了更大作用。针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前期研究发现,分析师发表乐观或悲观的预测来迎合某些高管的利益诉求,那么,他们就能享有信息优势,预测绩效表现出众。
最近,我和三位同事以2,328名中国分析师为样本,研究了他们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所做的89,056项盈利预测,考察他们的颜值与他们成功获得准确信息并做出更佳的财务预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这些分析师来自102家券商,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几家券商。
我们安排了63个打分者,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水平和社会经验等。我们利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证件照,对相关分析师进行打分,采用5分制,最高颜值评分为5分。我们要求打分者以中国人口中的普通人,而不是分析师样本群来作为颜值打分的基准。打分者包括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券商、一家大型私营公司的员工以及大学教师和学生,其中27人为男性。
颜值即通路
这项研究发现,金融分析师的外貌评分高低与他们预测的准确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外貌更具吸引力的分析师做出的预测更准确。
研究所收集的证据清楚地表明,外貌出众的金融分析师能够从中国公司管理团队那里更好地获取敏感信息。与外貌不太出众的同行相比,对于公司即将发生的重大事项,他们更有可能抢占先机;而且在公司公布重组、签订重大合同消息或发出盈利警告之前,他们更可能在当季度发布荐股信息。因此,外表出众的分析师能够提供更具信息支撑的荐股信息。
中国高管似乎也乐意提供信息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分析师实地拜访公司,与公司管理人员直接互动时,公司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向这些外貌出众的分析师披露信息。根据我们的研究,除了能够收集更多的独家市场信息之外,外貌出众的分析师也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颜值高的分析师更有可能被机构投资者选为“明星分析师”,而反过来,这又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机会以得到一流券商的青睐。
生活往往偏向那些拥有美好容颜之人,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容貌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仅此而已。研究的另一部分是审视“颜值效应”是否与中国管理人员的个人偏好和品味有关,还是说这些管理人员真的相信外貌出众之人也拥有出色的技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利益。
这项研究发现,一旦允许管理人员自行交易股票或在公司签署了股份质押协议的情况下,“颜值效应”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两种情况下,管理人员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公司的股票价格直接挂钩,分析师的研究可能对这部分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当管理人员在市场中拥有个人利益,在确定向哪些分析师提供信息时,他们不太可能让自身的外貌偏好左右自己的决定。因此,分析师开展扎实工作的实际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以前的研究表明,发表有利意见的中国分析师能从公司管理层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此项研究意在证明管理层的外貌偏好如何影响到他们与金融分析师之间的互动。由于这种形式的差别待遇源于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偏好,所以很难制定相关规范。反过来,这也给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