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 余一敏)暮春三月,夏热未至。颜延老师带领审计专业展开了审计专业必修课程——《审计法律研究与案例》。经过上一学期对审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同学们将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审计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课程带领同学们从“法律”这一刚性视角,让同学们了解了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认真学习贯彻审计相关法律将是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必修课。只有学法增信、学法力行,才成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
课程采取线下现场教学,师生互动,由颜延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理论与案例,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考,并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每位同学都有展会和汇报的机会,也都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颜延老师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结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对相关审计法律理论展开深入的讲解。课程的理论主要分为政府审计法律制度、民间审计法律制度和内部审计法律制度三个部分。其中,民间审计法律制度分为民事责任模块、刑事责任模块和行政责任模块。每个部分都层层递进,深入人心,吸引了每一位听讲的同学。课程的案例部分与理论时时衔接,密不可分,每一个专业的知识背后都有如数家珍的案例,颜延老师信手捏来,为我们徐徐讲解。
审计法制律范审计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是行政规章和行业规章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规范审计主体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审计客体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经过20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审计法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它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审计法》为母法并辅之以《注册会计师法》、国家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以《会计法》、《税法》、《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等为主要审计依据的法制体系。
一、政府审计法律制度
在正式上课之前,颜延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应该区分的几个概念:财会监督,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为后续的系统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审计体制。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厅、审计局所组织和实施的审计均属于政府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颜延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政府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律实施条例》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政府任审计人员拥有的权利和违法法律的相关后果等内容做出细致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颜延老师特意让同学们在课后登录审计署网站,寻找有关财政收支、工程项目、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审计的信息,了解政府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的过程。
二、民间审计法律制度
民间审计法律制度是以《注册会计师法》为核心的,围绕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分别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具体情况。颜延老师结合具体法律案例详细讲解了民间审计法律制度专题有关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相关内容。
《注册会计师法》是为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服务和监督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是依照本法第二章规定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接受委托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和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通过全科考试合格,并不能自动成为“注册会计师”,还需要履行注册程序并取得证书,在事务所执业并提供专业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是依照本法第三章规定设立并取得执业许可,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根据法律,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并且专职执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地方组织,依法接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指导。《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行业的背景和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资格。
在民事责任模块中,老师围绕着虚假陈述,展开了案例分析与讨论。细致探究了在民事层面如何认定过错。并详细讲解了过错认定的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并不同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常识,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并认定为有过错,而需要承担侵权的责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20修正)》中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我们了解到,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及其他鉴证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委托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通过对过错认定的学习,我们发现,目前法律对过失的认定逐渐客观化,不是从单个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认定其过失,而是主要依据以下客观标准判断其有无过失:第一,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义务。例如法律对某一特定领域规定了行为标准,行为人若违反了这些标准,就具有过失;第二,行为人是否违反了一个合理人的注意义务。“合理人的注意义务”即多数人在特定情况下应当达到的注意程度。根据该标准,判断被告是否有过失主要看一般人在被告所处的情况下,会怎么行为,若一般人会与被告做出同样的行为,被告就没有过失,反之,则有过失。
在刑事责任模块中,颜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提供虚假报告、不实报告的刑事责任。比如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提供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等。课程后要求检索近五年来人民法院作出的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法院生效裁判,进行整理、分析,对应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形成ppt课件并在课堂上汇报。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完成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在行政责任模块,颜延老师分别介绍了行政法律责任、法律依据、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政策、监管动态、行政程序、行政救济、行政法基本原则八个方面。行政责任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管理办法(2019修改)》;《会计师事务所自查自纠报告管理办法》等。行政监管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课上强调,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履行职责,充实财会监督检查力量,推动形成专业化执法检查机制,对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有效日常监管。
三、内部审计法律制度
最后一部分是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内部审计法律部制度包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要求、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要求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的一般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具体的内部审计方式在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和上市公司各有不同。课后,颜延老师要求同学们自主了学习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关注哪些重点领域?并联系课堂加以思考。
四、案例情况
颜延老师在课堂中为了让同学们对审计法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用了很多精彩的案例。最为典型的是王放与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志樟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
“五洋建设案”让我们深刻了解了追偿权诉讼未来的发展,也从大兴所的角度出发,推测了可能的抗辩方案。这个案例让我们收益匪浅,同时也在实务上了解了审计法律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案例背后,同学们不禁思考从事会计师行业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这让我们更加鉴定了学好审计法律的决心。
学法增信。审计法律体系是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的体系,它进一步肯定了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增强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赋予了审计更多的权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够自信地迈开脚步干事业,不再以服务为落脚点,而是以监督立足,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担当续航。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学生,学法增信是职业自信的来源。
学法力行。通过多形式,我们应该主动学习新的审计法,领会要义,做到融会贯通、学思践悟。将审计工作与新修订的《审计法》联系起来,按照要求制定审计范围、落实相关程序,牢固树立依法审计意识,规范审计监督行为,避免有些问题屡查屡犯、虚假整改等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审计质量。
在《审计法律研究与案例》课程中,颜延老师不仅为同学们普及了审计法律相关理论知识,更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加深了同学们对具体法律法规的理解,并积极和同学们互动。对同学们而言,不仅能在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而且能够让自己对法律充满敬畏之心,相信更多同学在未来投入审计工作中时,会想起颜延老师为我们讲述的这门课程,学法增信,学法力行,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的审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