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韦沛霖)岁月荏苒,时值冬日。入学三个多月,宋航老师带领税务专业的同学们不断探索税务领域的奥秘。宋老师不仅通过书本理论知识与课外实务案例的结合向同学们展示了税务领域在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的经典内容,还以英文文献汇报为补充,引导同学们了解顶级刊物上所发表文章的魅力,深刻体会“研究税收”的过程。
一、 引言——税收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框架
课程伊始,宋老师便为我们介绍了税收理论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主要包括税收理论和税收研究两大部分。在税收理论部分,从税收理论的宏观层面为我们介绍税收到底是什么,从微观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税制与税收筹划中最重要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他税种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实践中的应用。在税收研究部分,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近十几年来在税务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和研究方向,包括税收与投资、税收与资本结构、转移定价等内容。宋老师还为同学们挑选了14篇在顶级刊物上发表的经典的英文实证文献,让同学们在阅读后进行汇报,锻炼了同学们阅读文献和做演示的能力。
二、 如何看待税收、理解税收
在税收理论介绍部分,宋老师系统性地向我们讲述了税收的定义、税收原则的选择、纳税环节、纳税对象,以及当前税法所存在的模糊性等税法在宏观层面上的理解。
在微观层面,宋老师着重介绍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在讲述“明股实债”和“明债实股”这样子的重难点时,宋老师利用葛洲坝的案例生动地为同学们解释了生硬的政策规定,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企业混合性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和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宋老师还分享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个人报酬的税收问题,提出了在当前税收制度下,工资的级差征收、个人的资本利得税、年金的税收的相关规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和缺陷。
在各个税种分析完后,宋老师开始引导我们思考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会计对税收到底有什么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且规范的信息,准确记录企业的各项业务;而税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很多联系,会计对税收有很多方面的影响。税法的数据往往与会计数据相互联系;在税法未规定的地方往往会采用会计方法;过大的税会差异会引起税务机关和公众的注意等等。
在理论部分的最后,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的概述,为我们介绍了税收筹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税法规则的模糊性和差异性;还为我们讲解了国际税收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各国税收差异决定的,包括税率差异、收益定义差异、非所得税税种差异、征收范围差异等内容。
三、 如何研究税收
在理论部分讲述完后,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近十年来,税收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并精心为同学们挑选了14篇英文文献,每篇文献所涉及的领域不尽相同,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联系。在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宋老师也会积极和同学们互动,考察同学们对论文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同学们吸收这些经典文献的思想,形成自己对税收研究的框架。
宋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要求严格,帮助同学们提高了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和演示汇报能力,在其中一篇关于内部环境信息质量对企业避税能力影响的论文汇报中,宋老师指出了同学们在演示汇报时容易犯的小错误以及PPT制作方面的一些不足,让同学们在以后面对类似场景的时候更有经验。同时,由于英文文献的阅读难度较大,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都能理解每篇文献的主旨意思,会和汇报的同学展开激烈讨论,为其他听汇报的同学将复杂繁琐的理论拆开揉碎,将其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宋老师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愉快,让整个教学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时光如白驹过隙,时间转眼就到了本学期的期末,随之课程结束。但是宋老师本学期对我们的教导,让我们终生受益,助力我们在求学之路走得更快、更远、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