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钟巧敏/供稿:研究生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深入解析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该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李琳教授和余坚博士主讲,课程内容涵盖了新收入准则、租赁准则和所得税准则等多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李琳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余坚老师从财务最基础的知识“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开始讲解,并强调这些基础知识看似很简单,但是背后的逻辑却很缜密。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详细讲解了会计理论,还通过大量真实的会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在课程设置上,该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步伐。同时,课程十分看重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在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内容时,课本上提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李老师让大家小组讨论,每组提供理解的方法。集思广益之后,有小组提出当期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说明本期交的税少了,所以形成应纳税负债,李老师表示肯定;另一小组则站在未来交税的角度提出,该资产本期没交税,需要在未来期间交税,就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家瞬间豁然开朗,李老师也表示极大的肯定。同学们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把递延所得税“吃透”!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中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也为会计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学们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体会到了会计之美、会计之用,也让同学们学会在不起眼问题中思考,进一步了解会计知识背后的逻辑。总之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会计知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