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戴一凡,供稿:研究生部)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术探索中,我们如同探险家,穿梭于数据的丛林,寻找那些能够揭示商业奥秘的线索。《数量分析方法》这门课程,不仅提升了我们分析数据的技能,还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被精心设计为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两大板块,旨在培养我们成为数据的解读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一、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部分,我们有幸跟随苏宏通老师,深入探讨了概率论的精髓。苏老师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掌握了假设检验、区间估计、线性回归等基础概念,并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计算和解释事件的概率和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数据结构的探讨中,我们学习了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面板数据的概念。这些数据结构,就像是不同的镜头,让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现象,捕捉其变化和发展。描述性分析方法,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数据分布和识别极端值的工具。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也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应用
在实践应用部分,赵春光老师带领我们实际操作power bi软件,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导入数据,重构报表,以及如何增加度量值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杜邦分析时,我们将报表之间有钩稽关系的项目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思维,财务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并且最终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服务于公司价值。数据背后的财务和经营得以联系起来,经营的变化会影响财务结果,财务变化需要在经营上找原因。可视化的输出方式可以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数据,降低非财务工作者使用门槛。
三、课程小结
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关于数据的课程,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数据来理解和改变世界的课程。数据本身是冰冷的,但当我们赋予它意义,它就能讲述故事,揭示真相。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学会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这是任何希望在数据驱动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人必备的技能。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他们对数据背后故事的好奇心。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已经成为一项宝贵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更学会了如何将数据的美,用各种精致的图表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