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养工作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SNAI课堂】解码衍生密码 驾驭风险浪潮——2024级全日制研究生《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侧记

发布时间:2025-05-29

(撰稿/摄影:段宜君,供稿:研究生部)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在郑德渊老师与杨伽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这门课程,全面且深入地学习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运作机制和风险变化进行了细致探究。

一、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交织的知识网络

课程内容紧密围绕金融衍生工具的核心体系展开,从基础的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工具的概念、特点、定价模型,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组合与风险管理,形成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知识架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深入推导了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等经典理论,还引入了大量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金融衍生工具在现实金融市场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图片1

二、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工具

在前两次课程中,杨老师以生动有趣的实例为引子,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金融衍生产品概念具象化,为同学们开启了探索之旅的大门。在介绍无套利模型与套期保值原理时,杨老师详细剖析了多种套保组合的构建逻辑与应用场景,并结合相关理论,完整推导了期权定价理论中的 B - S 模型,让同学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机制有了清晰的认识。

图片2

随着课程的深入,郑老师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逐一介绍了结构性票据、汇率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等丰富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讲解每一种工具时,郑老师都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解读。例如,通过辽宁成大结构性存款案例,深入分析了结构性票据的设计原理、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在实际投资中的表现;在探讨信用衍生工具时,结合隆基股份与尚德电力的案例,深入分析了信用风险管理和盈余管理。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金融衍生工具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应用,还涉及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视角。

三、课程成果:金融思维的培养

《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场,更是金融思维的训练场。两位老师通过“理论奠基—案例穿透”的立体化教学,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交织的学习场域。学生得以在期权定价公式中洞察市场均衡逻辑,在结构性票据设计中理解金融创新边界,在信用风险模型中把握风险传导机制。这种从“工具认知”到“系统应用”的能力跃升,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中不仅习得金融衍生工具的知识,更逐步掌握“用金融思维分析市场现象、用工具理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