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芦娜,供稿:研究生部)随着春日的暖阳洒满校园,2025年4月2日,一场聚焦资本运作核心议题的学习之旅正式开启。在余坚、周赟两位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踏入了《兼并收购与重组》的课堂。这门课程融合了前沿理论、经典案例与实战模拟,如同春日的破土新芽,为学生们打开了理解资本市场并购逻辑的新窗口。
一、课程定位:构建立体化知识框架
“兼并收购不是简单的资本游戏,而是企业战略升级的手术刀。” 余老师在首堂课程便点明课程核心要义。他为学生构建起“三维认知模型”:一是战略维度,从行业整合、产业链协同角度理解并购动机;二是财务维度,掌握估值建模、交易结构设计与风险管控要点;三是实操维度,熟悉尽职调查流程、谈判策略与整合管理路径。
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双师协同+案例沉浸”模式:余老师主导四堂理论与实战结合的核心课程,深入浅出传授知识要点;周老师聚焦两堂专题深度解析课程,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此外,还设置两堂由学生主导的并购案例汇报课程,形成“知识输入-实践输出-总结复盘”的完整学习闭环。
二、课程内容:理论灯塔指引实战航程
在基础理论模块方面,余老师进行并购逻辑解析。从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纵向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到混合并购助力多元化发展,余老师结合生活服务生态构建、技术与品牌协同等并购案例,解析不同类型并购的战略逻辑。在法规框架梳理方面,余老师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分析反垄断审查的关键要点。
在专题深度模块中,周老师对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从股权与债权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实战训练:从案例复盘中汲取真知
(一)学生主导案例汇报
课程设置学生并购案例汇报环节,每位同学选取典型案例,如互联网行业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游戏生态布局)、制造业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智能制造转型)、金融业中原银行收购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综合金融战略)等。
(二)老师现场复盘指导
每次案例汇报后,余老师会从专业视角拆解关键环节。在估值合理性方面,他指出:“当使用PE倍数估值时,需注意不同行业的估值中枢差异,科技企业更关注用户增长,传统制造业则侧重EBITDA指标。”在谈判策略方面,他指出,并购谈判中最关键的不是价格攻防,而是找到双方的“价值公约数”,比如被收购方创始人的留任安排往往比现金对价更具谈判弹性。
余坚老师在点评中还强调:“案例汇报不是理论堆砌,而是要用数据支撑观点,用逻辑进行说服。”
四、课程成果:从知识沉淀到能力跃迁
“这门课让我们真正理解了‘资本是战略的翅膀’——每一个并购决策背后,都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对人性的洞察和对风险的把控。”同学们在结课发言中如是感概。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余老师与周老师的《兼并收购与重组》课程,如同资本市场的“春日指南”,既为同学们搭建了严谨的理论框架,又赋予了直面实战的信心。当学生们带着课堂所学踏入职场,那些关于估值模型的推敲、谈判策略的争辩、整合方案的打磨,都将成为他们在资本江湖中披荆斩棘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