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摄影:张靖萱,供稿:研究生部)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运营、财务数据及社会基础设施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传统审计不仅面临着技术升级,更需应对数据篡改、系统漏洞、网络欺诈等潜在风险挑战,这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已难以应对复杂的数字化环境。在此形势下,计算机审计应运而生,它不仅是现代审计体系的必备技能,更是保障数据真实性、系统安全性及合规性的智慧工具。
2024级全日制《计算机审计》课程由刘梅玲老师授课。学习计算机审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追踪电子痕迹、分析系统逻辑、识别异常交易,从而能在海量数据中精准定位风险。无论是企业内控、金融监管,还是网络安全防护,计算机审计人才都扮演着“数字侦探”的角色。这门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培养一种以数据驱动决策、以技术守护信任的思维模式——而这正是未来审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前四节课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四节课是在机房的实操体验。主要学习的内容如下:
一、智慧审计基础理论
刘老师主要介绍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智慧审计的基本概念、建设蓝图、新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审计中的典型应用。审计信息化历经单机版时代、平台化时代、大数据时代,正迈向智慧化时代;智慧审计是运用“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构建平台和新型模式,模拟、延伸和拓展传统审计工作;以企业实践和德勤中国为例阐述了智慧审计的建设目标、蓝图及相关人工智能研究主题;还介绍了影响会计行业的新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以及数电发票相关知识;最后展示了新技术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中的应用示例,包括多种技术工具和基于不同技术的审计应用流程。
二、智慧外审发展与应用
刘老师阐述了智慧外审发展的政策指引,包括财政部及中注协在注会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总体和具体任务,如推动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升级事务所系统等。接着分析发展概况,指出审计行业信息化虽有成效,但面临数字化转型浪潮,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随后介绍德勤利用多种数字化创新工具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立信则通过智能审计云平台SACP 实现全流程审计功能。
三、智慧内审建设与应用
刘老师主要从新技术、应用场景和建设案例三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智慧内审应用的大数据、网络爬虫、OCR 等多种新技术及其在审计中的作用;接着阐述典型应用场景,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多维对比分析、借助审计机器人处理重复操作等;最后以中国中车、伊利、三一重工和某企业为例,展示智慧内审建设成果,其中详细介绍了企业现行审计体系、建设需求、方案和路径,突出智慧审计对提升内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意义。
四、智慧审计平台体验
刘老师主要介绍了智慧审计平台的构成、功能及操作逻辑。首先阐述平台由审计管理、作业系统、协同系统和分析系统组成,各系统在审计业务流程中发挥不同作用;接着分别讲解图表分析、文本挖掘、财务模型和SQL建模的逻辑,并通过银行流水审计、文件对比、科目分析等实例,展示如何利用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帮助学员熟悉平台操作流程和功能应用。接着老师让学生们进行体验,自己编写SQL语句并完成体验报告,下课前提交完毕。
五、智慧审计工具体验
课程还对各类智能审计工具进行了全面介绍。基于深度学习OCR 技术的智能文本识别工具(TextIn),可实现通用文字、表格、印章等多种内容的识别;同样借助 TextIn,运用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合同识别工具,能对合同关键信息进行抽取、比对和审核;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财报复核工具(复核宝),从数据一致性、文本纠错等多方面对财报进行复核;依托知识图谱技术的智能涉税风险检测工具(险易梳),通过多步骤操作对企业财税风险进行检测。每个工具都配有逻辑讲解和丰富示例,并且让学生们进行体验,在下课前让同学们都提交了实操体验报告。
未来已来,当以科技赋能审计,以智慧守护价值——这或许就是《计算机审计》课程留给学生最珍贵的启示。